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杨颢   继方便面、日化产品、白酒等消费品企业后,食用油企业也传出被“招呼”暂缓提价的消息。   日前,丰益国际发言人Au Kah Soon在接受外电采访时称,中国政府已经要求其位于中国的子公司益海嘉里推迟涨价。益海嘉里在中国主要销售“金龙鱼”品牌食用油等产品。   “这位发言人所说情况属实,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我们延迟两个月考虑(调价)。”4月11日,益海嘉里方面回复记者称。   这已经是益海嘉里第二次被要求不得涨价。2010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就曾约谈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企业在4个月内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   在4个月大限之后,第二道限价令再度发出。   作为当时被约谈的另一家企业中粮,对此消息也不否认。“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政府关于限价)正式的通知,但已经听说了。”中粮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宋含聪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记者也从多方证实,近期内,政府还将启动第二轮针对这几家被限价企业的定向补贴,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成本倒挂的压力。   二度限价与二度补贴   据一家被约谈的企业人士介绍,2010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四家食用油企业的时候,要求是企业在4个月内、即2011年3月份“两会”之后,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   如今,“两会”已经结束了半月有余。   根据商务部4月6日晚间发表的最新商务预报称,在3月28日至4月3日一周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油零售价格上涨0.1%,其中花生油、豆油、菜籽油零售价格均上涨0.1%。而在此前的3月份,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食用油类与肉类、禽类等五个分类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环比持续上升的态势。   不过,包括中粮、益海嘉里在内的企业均表示,自去年11月底以来,其生产的食用油价格一直没有上涨。   “事实上,‘两会’结束后发改委就又约谈了这些企业,希望价格能继续维稳。”上述企业人士同时表示,政府已经在考虑向企业定向投放一定的补贴。   宋含聪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压力很大,但相信政府会有相关补贴考虑,让企业能基本维持正常经营。   按照益海嘉里的说法,政府此次对企业暂缓提价的时间要求是两个月。   据《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介绍,目前小包装食用油的成本与终端产品的价格倒挂现象极为明显。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小包装豆油的出厂价约为每吨9400元-9500元,但目前进口散装豆油到港价格均在每吨1万元以上,豆油经过精炼、包装成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倒挂每吨超过千元。   今年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就已经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汇福五家粮油企业开会,宣布将对上述企业定向销售共计约50万吨食用油,以缓解食用油加工企业困难局面。其中,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两家粮油企业获得定向销售食用油的比例最大,均为22万吨。   “被增长”与被淘汰   而在此次约谈限价之后,新一轮的定向补贴也将随之而来。此次补贴也是采取前一次定向销售的方式,但销售时间、数量以及品种等目前还未最后敲定。   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第二轮定向销售目前没有明确消息的主要原因,是“争吵很厉害”。一方面,未获得补贴的企业怨声很大,另一方面,被补贴企业也有不满之声。   一家上海当地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价格倒挂的困境之中,每加工一吨大豆,就面临300多元的亏损。但企业不敢涨价。原因在于,发改委对四家主要食用油企业进行了限价的要求后,类似他这种企业如果涨价,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有数据称,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企业,就合计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在该负责人看来,政府在今年1月给予五家大企业定向销售的食用油价格低于市场价,就更让中小企业难以抵抗他们的竞争。据悉,定向销售的菜籽油每吨89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1000元左右;定向销售的大豆油每吨35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200-300元。   “我们只能是赔钱!”他无奈地说。   一家获得补贴的企业的内部人士却告诉记者,尽管此前企业被“分配”到了低于市场价格的食用油,但数量很少,不够企业半个月的生产量。   2010年12月中旬,曾有媒体报道“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对此,发改委紧急澄清表示“中粮、益海等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组织生产”。当时即有消息称,为了保证调控要求的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四大粮油企业集团不仅不能擅自提价,还必须开足马力生产。因此,有说法形容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份额是“被增长”。   “我们的确是被动地增长。”这位企业内部人士笑称。而加工越多,面临亏损也就越多。   郭清保告诉记者,目前以小包装油价格来计算,食用油肯定是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原因除了政府的限价,还与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有关。仅以豆油为例,目前全国大豆压榨产能为1亿吨,而实际市场需求为5000万吨左右,过剩产能超过一半。   在此之前黑龙江国储大豆几次流拍,也有市场需求不旺的缘故在其中。   “这段时间的限价,会对产能过剩的现状产生一些影响,一些产能,一些中小企业会被淘汰。”郭说。而这样的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宋含聪就告诉记者,央企中粮作为稳定市场供应的一个主体,最近几个月“反而增加了市场供应的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而前述上海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因为亏损,自己企业的产量则减少了30%。 相关日志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2011/02/21 — 调控后一线城市房租猛涨 (0)

阅读更多

任志强: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到明年将无法持续

房价可能会下降10%。两年后保障房项目的所有问题都将暴露出来。现在的政策若持续久了,最先倒下的不是开发商,也不是银行,而是地方政府。   10日晚,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其组织的媒体晚餐活动上,作上述表示。   他说,判断房地产市场趋势主要看两个指标,CPI和GDP。尽管一些专家称6月后夏粮一收,CPI就会降下来,但在他看来,CPI在接下来几个月还会上涨,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不会轻易改变,房地产政策亦不会轻易放松。   但他又表示, 从目前来看,中国GDP一直在下滑,而利比亚战争、日本地震这些客观因素还没具体反映到国内。若6月份GDP出现快速下降,就可能导致中国适度放松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不管房地产政策再怎么紧缩,只要前两者政策放松,都会使房地产局势略有改变。此外,美国在今年三季度形势开始好转后也会小幅加息,进行逆向调整,这也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进而影响房地产业。   “今年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少,是在销售证上做了一些文章。”任志强说。本来去年有16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量,今年上半年的供应量应该急剧放大。之所以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政策导致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去领销售证;地方政府也在抑制“出货量”。例如,超过35000元、30000元/平米的楼盘不发销售证。这就导致可销售量减少。此外,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里有多少是可出售的,也无法判断。这也就更难弄清总的供应量到底是多少。   对于房价的可能变动, 他指出,判断开发商是否现金流紧张,要看生产结构,即房企是处于楼盘都卖完、刚盖了要领证,还是完全土地状态。现在情况最好的是房子已售出,只剩下建房交房的公司。此前媒体说40个公司有6000亿负债,是错误算法。因为这笔负债中有一部分是预售房款,里面包含尚未结算的利润。6000亿里真正的银行贷款不到1500亿,4500亿是售房款。因此,不能说开发商的现金流已紧张到迫使房价下降的程度。   “最后价格会有波动,但估计不会超过10%,绝不会下降20%、30%,不要指望降这么多让大家能痛快地买房子。”   任志强表示,降价10%对开发商而言实际意味着已降了20%。因为CPI、PPI持续上涨,已超过10%,农民工工资、生产资料都会随之上涨。   目前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持续久了,不是开发商先倒下,也不是银行,可能是地方政府。如果没有保障性住房的压力,地方政府可能觉得日子还过得去,但现在不行。” 任志强称,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撑不住了,是因为土地卖不出去钱回不来。这样,今年融资平台问题将会比较严重,再投资建保障性住房就很困难了。   任志强也指出,如果保障房不再只是给专有的保障对象,而是变成全社会分配,那么分配问题,将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情况产生较大影响。估计两年后保障房的所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而且会暴露得非常严重。   任志强透露,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约72%的土地供应事实上是给了保障性住房方面,商品房开发只占30%,非常少。   “给谁了?中央机关、各单位分房等,才是造成社会上财富转移、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但没有人拿很明确的数据说这事,都说是开发商的原因。”他表示。   他认为,现在的政策,到明年可能就走不动了。短期内,也许老百姓期望很高,但最后,得到的还会是失望。 相关日志 2011/01/29 — 任志强:不得不说的话 (0) 2011/03/26 — 多市房价调控目标定为涨幅10% 被指成涨价标准 (0) 2011/03/08 — 盘点三十八号文:给我国多晶硅产业带来了什么? (1) 2011/03/06 — 北京一楼盘大幅降价 业主集体散步“维权” (0) 2011/03/01 — 任志强等炮轰温家宝 (0)

阅读更多

西西河:日本将被资本抛弃?

看了些外刊的分析,基本不太乐观。 日本的经济会崩盘吗?日本会被资本抛弃吗? 看现在核危机长期化已经注定,那么至少外资逃离东日本是可以预期的。也许不是因为核辐射的实际伤害,而是因为危机长期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应的,东京的房价会下跌。银行坏账增加。需要政府注资。 同时,日本的农业渔业大概是完蛋了。同样需要政府财政补助。日本的农会据说很强大,有很多票。 日本政府必将透支信用,继续滥发。 同时,制造业外移加快。那些大企业反正早就在北美和中国都有分公司。转移是分分钟的事。 东京金融中心的位置,在国家信用透支的前景下,很容易就灰飞烟灭。 总之,资本将抛弃日本。 长期看,两个事件将会发生: 1 日元大贬值。现在是一美元对84日元。也许几个月内就可以看到他跌穿100. 2 信用危机发生。政府无法偿还到期国债。 被资本抛弃了的,老年化的,国债达gdp三倍四倍,一年财政总收入不够支付国债利息的日本会是什么样? 也许20年后的东京,将比今日的底特律还要凄惨。 怎么看怎么悲观。日本的未来有没有可以乐观的理由? 相关日志 2011/04/05 — 日本核泄漏进展:太平洋就是垃圾筒,一万吨核废水随便排,只要说一句”ごめんね”就完事了?不要脸 (0) 2011/04/05 — 叶千荣: 根据日媒的最新调查综合整理的日本核危机起因全过程内幕 (0) 2011/04/02 —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政府的处理核泄漏事件 (0) 2011/04/01 — 西西河:日本核辐射疏散区的生活 (0) 2011/04/01 — 桥本隆则:独家揭秘东京电力肮脏交易内幕 (0)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全球第二波通胀大潮

如今,全球商品市场涨声一片,不断进行着各种“创新高”的资产泡沫游戏。纵使中国央行在清明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再度升息以遏制不断迸发的中国需求,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国际市场的继续上涨。 4月6日,黄金价格首次冲上1460美元/盎司,距离2009年笔者预期的1500美元/盎司仅一步之遥。伦敦和纽约市场原油价格则是早就站稳在了100美元/桶,似乎随时朝着2008年的最高点飞奔而去。有色金属、农产品、粮食价格亦都是纷纷创出新高。其实,商品市场的泡沫化水平已十分严重,衡量商品整体涨幅的CRB指数更是早已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巅峰。 过去十年,全球GDP翻了一番,无论从什么经济指标衡量,都可谓历史上最繁荣的十年。不过,眼下几乎所有国家的民众,都很难感受到生活水准的同步提升。欧美各国还在经济复苏的罅隙中挣扎,北非中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社会长期不稳,新兴市场国家则普遍遭受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袭扰。焦虑成为各个阶层较为独特的生存风景线。 而在经历了长时间世界性货币超发之后,全球通胀已经迎来了第二波浪潮。较之2006年到2008年本世纪第一波高通胀时期,新近一轮全球性通胀大潮,势头看起来更为凶猛。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的“撒钱”式经济刺激,全球金融市场早就脱离了实体经济基本面,率先完成了激情飞扬般的快速飙升。 全球通胀形势的严峻性,已经不再需要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再出多么严谨的预测报告,因为已经近在咫尺,投资者为此购买黄金对冲通胀的逻辑天衣无缝。加上中东和北非的动荡局势,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都足以让国际资本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资源商品的炒作上,“资源为王”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实际上,三年前由于我们没能从根子上清算引起大危机的本源因素,而是采取了注射强心针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只是金融市场的快速上涨远超过了实体经济复苏的需求,而且上一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很多内在性因素,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严格地说,“史上最严重金融危机”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并不是引起危机爆发的原因被人类制服了,而是“那几笔大钱”托起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表面繁荣。 所以,整体价格水平出现大幅攀升是必然的,那些甚为自负的经济金融精英自然也十分明了,只不过碍于政治地位和眼前利益,无法有勇气实施刮骨疗毒式变革。 由此,民众通胀预期迅速转换,囤积、抢购等行为大量出现,加上新兴市场国家行政干预过强,部分商品价格长期被压制,进一步造成供求关系失衡。有些国家决策者,更是无视流动性极度泛滥的格局,而且经济数据严重“渗水”,导致他们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亦一错再错,通胀预期形成恶性循环也就积重难返。 如此一来,全球就形成了这样一幅奇特的图景:资产市场泡沫狂飞、通胀预期覆水难收、实体经济普遍低迷、纸面繁荣成为常态。而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这次“新泡沫拯救旧泡沫”的行动不过是在重复过往。“历史不会重复,却会押韵。”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多么生动地描绘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未来必然后果。 接下来的几年,各国央行必然会出现一轮极其“手忙脚乱”的收紧货币政策的潮流,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在去年就开始了急切的紧缩动作,澳大利亚则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加息周期。各国央行的迫切加息,并不在于他们良心发现,试图反省过往的货币滥发政策,而完全是迫于恶性通胀悍然而至。如果再不收手,纸面繁荣到最后,就会更加不可收拾,民众的日子则更为艰难。 中国的通胀形势则更为严峻:货币增幅始终维持在16%以上,五年后就翻一番;多数要素价格长期被管制,潜在涨价因素太多;农村红利消失殆尽;输入性通胀压力空前。多重因素交叠使得CPI通胀随时可能朝着两位数急升。而且中国正在遭受巨大的房地产超级泡沫的“绑架”,M2占GDP比已经接近两倍,资产价格通胀和社会投机氛围严重,都使得治理通胀的难度更为巨大。单单的紧缩货币或者行政管制,都不见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内外夹击,中国经济也就失去了回归常态的可能,除非中国和世界都真的能够彻底改变经济哲学,艰难地回归到“实体为本,虚实相生”的格局中来。 相关日志 2011/04/01 — 发改委悍然蛮横干涉市场充分竞争的日化、食品行业 (0) 2011/03/10 — 通胀来临:美国的策略,中国的策略 (0) 2011/03/09 — 未名空间:粮食通胀杀到来了(美国) (0) 2011/03/03 — 谢国忠:中东起火源于通胀和收入不平等 (0) 2011/03/02 — 谢国忠:通货膨胀和收入不平等是一对爆炸性的组合 (0)

阅读更多

中产月薪万元不如公务员四千

第三次,姚凯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市某机关单位,尽管月薪只有4000元,不到他在外企打工时的一半,但30岁的姚凯却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下来了。   “没有保障,没有房子,没有户口”这是姚凯对他研究生毕业五年来的总结,从民营企业到日资企业,从月薪2000到月薪近万,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成绩”还算优秀,但姚凯却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单身、买不起房,7*24小时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父母年纪渐大……但如今的生活让他很满意:工作轻松,生活稳定,福利高,还有申请限价商品房的资格。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3000:1。近几年,“姚凯”式工作几年后考公务员的人数增长迅速。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热衷挤进“体制内”,从收入数字来看,更是中等收入阶层甘愿滑入低收入群体的怪象。   然而,中等收入阶层却面对着四项“硬支出”:交税、存钱养老、买房子和抵抗通胀。现实中,结构性上扬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的房价、沉重税负和并不乐观的保障体系,都在残酷地瓜分你的收入,拖着中等收入阶层远离富裕。   “基尼系数”决定了中等收入与富人阶层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刘易斯拐点”注定了今天人口结构的变局中中等收入群体的尴尬地位,不向上,就下流化。   根据波士顿发布的《2010年中国财富报告》,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户数占所有中国家庭户数的0.2%左右,管理资产超过百万美元是国际通行的定义“高净值人群”的一项标准。   波士顿咨询副总裁邓俊豪表示,中国内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年增长率连续超过15%,0.2%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   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代表分配着70%财富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地收窄。而收入结构呈现“梨形”,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变化却不大,而中等收入阶层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过低,仅为5.04%(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向上,是“资产状况良好、幸福感较强的中产阶级”,向下,则是“日益为硬支出焦躁的社会底层”。   中等收入阶层的种种困惑,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十分相似。   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   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   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大趋势,而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保证这一趋势下劳动力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已接近尾声。   据联合国测算,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将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工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8.19亿人,就业市场静短缺达到1760万人。另外,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8年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东就表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退色,从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现实的情况不仅表现在普通农民工收入已经接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甚至还表现在部分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超越普通白领的收入。   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有多远……   中等收入国家下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生活状态的评价,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价,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这些软硬实力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这一单一标准来考量,既简单又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关于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标准的界定,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测算的起点依据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在研究中产阶级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当年的人均收入,并确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标准,把平均收入线至平均收入线2.5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这一阶层的特点:   收入的来源的主体是工资薪金收入   拥有较高学历,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样危机四伏。无法改变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又躲不开成本不断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养老开支,更因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难穷亦难。   摆脱你的中等收入身份……   2007年的《世界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全球百万富翁中有36%通过拥有企业或企业出售获得财富,22%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过继承,11%通过投资,9%来自股票期权,2%通过其他渠道。   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离开“中等收入”这条窄车道进入到“富有”快车道的途径明确而直接:像李彦宏那样办一家赚钱的企业、像任志强那样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像汪小菲一样有个会赚钱的妈妈、向巴菲特一样会选公司、找到一个像马云那样的好老板……或者自己想办法。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创业的失败率是99%,但确实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机会。   这里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得现象:即使在市场低迷,回报甚微的情况下,富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富人的圈子利于他们了解相关信息,获得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此外,多渠道的财富来源和投资方式也是他们保持财富滚动的重要特点。尤其是那11%,它表明不只有巴菲特,还有很难多人有概率通过对资本市场的熟悉而致富。   2004到2005年全球出现了快速的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拖累经济上行,但即使在这样低迷的时期,富翁人数依旧增加了6.1%,总资产增加8.5%。   最后,是属于0.2%的建议:既然人均GDP3000美元困扰着经济和制度,那么选择一个人均GDP10,000美元的经济体工作和生活就意味着跳出了循环,就如另一车道。当然,这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但我们看中的是你能给自己提供多少种解决方案。 相关日志 2011/04/01 — 南方周末:一直在分房,从来没违规 中央部委低价分房的“政策口子” (0) 2011/03/12 — 何清涟:为何推不开官员财产公开这扇大门 (0) 2011/03/11 — 政协常委:若公务员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 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 (0) 2011/03/05 — 养老金并轨启动 公务员担心退休金将削减一半 (0) 2011/02/10 — 金融时报:陶笸箩:到“体制内”去!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