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佔房運動與反對派文化

對當下中國的社運來說,當前的任務不在於重建反對黨或者反對派,重要的是重建反對派文化。佔房可能創造一個契機,培養出反對的文化和力量。 文/吳強 從 2011年 1月 25日起埃及青年佔領開羅塔希爾廣場,到當年 7月數萬市民佔領特拉維夫的市中央搭起帳篷要求社會正義,再到 2011年 9月 17日紐約華爾街佔領運動,佔領運動這一最新的社運形式蔓延全球,以最溫和的激進方式要求社會改變。 在中國這個晚期威權的、對社會實施強大的社會控制、不斷進行所謂社會 管理創新的國,社運發展當然不能寄予如此厚望。然而,當維權運動在各地遭遇低谷,愈來愈多的維權積極分子受到打壓,在北京雨灾「7•21」的頭七,一小群人在北京的一隅,正式發起了佔房運動。在哀鴻遍野的社運低潮之際,以進攻性的佔房運動再次吹響了社運的號角。這個信號值得所有關心中國社運未來的人們、深受住房不公正、城市非正 義之苦的市民大眾們重視。 城市空間不正義 中國城市化二十餘年來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城市非正義的方方面面正在嚴重破壞城市生活和秩序本身。比如自行車道路面積的縮減、胡同區原住民被迫搬遷到城郊、奇形怪狀大型建築破壞了傳統城市天際線等等。其中,最嚴重的又莫過於住房的不正義,而且情形在愈發達城市愈嚴重。 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高達6540萬套住宅的電錶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同年,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課題組,對北京50多個2004年到2006年售出後入住的社區用電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得出27.16%的住房空置率結果;2012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的電子網格地圖錄入居民住房房間數為1320.5萬套,空置房屋381.2萬戶,空置率28.9%。 高空置率意味着顯而易見的腐敗、投機、剝奪和浪費,而它的另一面是弱勢群體逼仄的生存狀態:大約100萬生活在北京地下室的「鼠族」,至少10萬 「蟻族」生活在燕郊、唐家嶺這樣的城郊結合部或者城中村,或者在市內其他地方依靠群租降低租房成本。此外,較為隱性的一個群體則是住在傳統城區、胡同裏的人群,不確定且野蠻的城市改造可能將幾乎所有舊城區居民一夜間變為無家可歸者,而等待分配廉租房、限價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人群則面對複雜、不透明、官僚主義、被內部控制的福利房分配制度而無所適從。更為急迫的則是棲身北京南站附近天橋下的上訪人群,他們是真正的無家可歸者,受城市空間不正義受害最深的人群。 歐洲的佔房運動經驗 而在1970年代的歐洲,也經歷了規模相當的城市改造,主張住房公平的佔房運動隨之興起,一度佔據了68革命後社運的主流。戰後歐洲福利國家體制的建立,雖然較好地解決了住房分配的問題,也實現了階級緩和,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少數群體的住房需求被忽視,還有68革命之後產生的自治運動,他們不僅着眼於促進城市的住房正義,也堅持通過激進的佔房方式來吸引公眾對城市空間不正義、環境問題等的重視,還努力尋找自身的集體空間,這便是歐洲佔房運動的起源。從1970年代以來,整個歐洲最著名的佔房運動分別發生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德國的柏林。在當時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大部分抗議活動中,都運用了佔房戰術,尤其在城市改造中,佔房者和城市改造的受害者結成同盟。 1970年代初,法蘭克福大約有5、6千人參加了佔房運動,最後以撤出告終,但是通過佔房運動,宣告了法蘭克福實際存在着兩個權力結構,一個是掌權的社會民主的,而另一個是佔房的激進主義者。這種類似於捷克反對派的平行空間,幾乎存在發生過佔房運動的任何一處,也是佔房運動的政治意義所在。 1979年,在柏林的Kreuzberg,佔房運動開始,並在翌年底演成「造反81」(Revolt 81) 運動。到1981年夏季,165棟房屋被佔領,分佈在Kreuzberg和Schoeneberg兩區。 東柏林1963年到1981年也經歷了一場拆遷運動,大約一萬套住房被拆,而柏林牆倒塌之後,再度興起新城市主義的改造熱潮,東柏林的新佔房運動便始於1989年12月,集中在內城。當時的內城空置了大約2.5萬套住房,其中一棟稱作Tacheles,也叫藝術百貨商店,便被一群由藝術家和學生組成的無政府主義者佔領。他們的佔領和實際使用,將Tacheles變成了公寓、酒吧、影院和藝術空間的混合體,變成了柏林的社運據點和無數次運動的發起地,一座始建於1907、曾經歸屬AEG公司後來成為東德的一間藝術學校,便有了「活着的廢墟」的意義,成為柏林的新地標建築,每年有多達30萬遊客前往參觀,以至於當他們面對1990年代直至21世紀的數次「強拆」之際,都有大批柏林市民加入到捍衛Tacheles的隊伍中。對普通的柏林市民來說,被佔領的Tacheles已經成為柏林精神的一部分。 佔房運動的前景 放在中國的語境下,雖說還難以預見,佔房運動是否將在可預期的時間內成為一場規模巨大的群眾性運動,但是,佔領空屋,特別是佔有那些對城市不正義負有直接責任的貪腐官僚的金屋、以經濟適用房名義興建的公務員住宅和大型國企住房,則有着現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便於佔房活動分子以小組方式佔領,或者組織拆遷受害者集體佔領。至少,可以塗鴉的方式在這些不正義的空房外、社區外噴塗,象徵性地宣告佔領。這些小型行動和象徵行動,都將可能極大地鼓舞起社運士氣,向日益倡狂、特別是那些以保釣口號為掩護、走上街頭對平民財產進行打砸搶的法西斯主義者進行回擊。 至於佔房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有內地法律專家指出,佔房是佔用空置房屋的使用權,以自我賦權的方式實現房屋的使用功能,並非主張房屋的所有權,法律上不構成以侵佔他人財產為目的的非法侵佔,相反卻促進法律界和社會認識到私有財產不得違背公共利益的現代財產權原則,對於匡扶社會分配正義特別是住房公平有着重要的自發矯正作用。 而更重要的,作為一種直接行動,無疑,佔房是激進主義的,但也是最為溫和的激進運動。對中國今天的社運來說,當前的任務不在於重建反對黨或者反對派,這些努力在過去二十年裏先後多次勇敢嘗試均失敗了,重要的是重建反對派文化,佔房可能創造一個契機,培養出反對的文化和力量。在這個意義上,政治性的佔房運動幾乎是擺在所有中國社運和自由派面前的必選項。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自由的舞者

文/長平 在外國專家都紛紛討論中國革命的引爆點(tipping point)的時候,中國學者中不少人堅持認爲,雖然習近平的言行一再讓人失望,但是他仍然值得期待。總之大家都不能接受現狀的延續,儘管在我看來這是最大的可能。 並非不能忍受平庸的生活,而是現實中有太多的不公不義,大多數人都在極度焦慮中渴望變革。這是各種政治投機分子的大好光陰,任何改變的議題都可能獲得喝彩。 一次又一次地,我們總是被告知,國家的前途面臨轉折關頭,民族的命運成敗擊於一役。每一次我們都激動萬分,無數個體的命運被捲入歷史的洪流,分明是隨波逐流,卻還感覺自己是時代的弄潮兒。 在每一次被預言的變革關頭,真正去研究變革細則的行家裏手並不多見,更多的人樂於尋求共識,統一思想,號令天下。專制的吹鼓手對「公知」的影響力饞涎欲滴,「公知」又對無論來自何方的質疑都耿耿於懷,體制內的批評者擔心體制外的鋒芒傷及己身,體制外的輿論又對體制內的軟弱不屑一顧。 在這種時候,我會更加看重自由意志乃至另類表達。我時常想起自己曾經寫過的一段話:無論你是何種角色,都不要被歷史的大潮淹沒,沖刷去你的獨立存在。至少你要在大時代中做個堅强的小人物,在狂歡夜中做個自由的舞者。 中國社會缺乏的不是理論的自信,而是真正獨立的思想和多元的聲音。有任何你沒有明白的道理,你都要質疑它;有任何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說教,你都要反感它;有任何讓你顧全大局的勸說,你都要當作陷阱來躲避;有任何讓人拋棄過去往前看的建議,你都可以視爲騙局。 太多的暗示和隱喻,使得中國政治比北京的空氣還要混沌。你想要了解什麽,就直截了當地發問;有些文本需要過多的解讀,你寧可不聽;別信什麽微言大義,看起來像鴨子的東西就是鴨子;如果有人告訴你委曲求全是策略,你應該掉頭就走。 反腐敗的聲音從來都很響亮,抓高官也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爲什麽要相信這一次是動真格的?改革的調子已經陳腐得發出臭味了,連重複它的人都有些不耐煩。革命的鼓吹也基本上只是泄憤而已,即便發生那也是撞上大運。 平庸的不公不義的生活還會繼續,我們必須在這個前提來考慮存在的價值。想像中的變革不會發生,這並不意味着你只能絕望地活著。你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只要你每天都在堅持抗爭,這個社會的變化就沒有停止。 中國的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必定有一些激動人心的消息傳來,所以事先寫下這個隨感,與讀者諸君共勉。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44期《習近平拿下谷俊山 紅二代重整旗鼓》

2013年02月28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自由的舞者 文/長平 中國社會缺乏的不是理論的自信,而是真正獨立的思想和多元的聲音。有任何你沒有明白的道理,你都要質疑它;有任何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說教,你都要反感它;有任何讓你顧全大局的勸說,你都要當作陷阱來躲避;有任何讓人拋棄過去往前看的建議,你都可以視爲騙局。 【封面故事】 「紅二代」重整旗鼓 習近平斬貪亮劍 查辦谷俊山,劉源復出,不僅關係反腐敗鬥爭。一度受到打壓的「新民主主義2.0」,是否會成為「紅二代」拯救中共政權的新旗幟? 為了結束「不爭論」的時代:「新民主主義2.0」創建始末 文/林立 經過爭論達成的基本共識包括:改革方向上承認人權、法治、民主等普世價值,並承認一段時間內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有利於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對開放性與多元性的強調。 一個「翻新理論」的前世與今生 文/陳子明 如果不能吸收憲政民主的核心價值,「新民主主義」無法引導中國走出困局。理論中保守的「世界革命」理論和強悍的「國家主義」意識形態還可能將國家引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紅二代延續「光榮夢想」?——破局之後:大亂與大治皆有可能 文/羅小朋 紅二代懷揣在毛時代形成的「責任感」和「光榮夢想」,願意與包括自由派在內的改革力量進行對話,爭取他們的支持,並挑戰導致中共政權走向全面敗壞的新貴們。但大亂與大治的結局都有可能。 紅二代如何主導改革:政治轉型在於多黨制和破除威權 文/榮劍 等同於威權主義的新民主主義無法引領真正的政治轉型,多黨制才是改造中國政治的真正出路。「紅二代」能夠完成自我救贖嗎? 歷史學者眼中的「新民主主義」:因時制宜取捨主義 文/沈志華 中共建政前後兩次提出又放棄了新民主主義。如今,歷史詭異的重複,中共能否抓住政治改革最後的機會? 【中國】 河南二次平墳再掀高潮:折騰的祖墳 文、攝影/余聲 河南祖墳傷不起。去年被平掉、春節間又被攏起的祖墳被要求「二次平掉」。喊着「平墳面前,人人平等」,民眾組團去平市長家的墳。 質疑中國軍方網絡攻擊:你真的看見黑客了嗎? 文/陶短房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指證中國軍方的黑客行為,引起全球傳媒關注,有觀點認為這樣的指證缺乏確實的證據,實質上是出於商業目的。國家戰略與商業利益交織,個中謎團誰又看得清? 【香港】 萬科到港投得地皮:北水南調掀香港地產財團洗牌戰 文/呂良、雨文 內地地產一哥萬科集團來港買地,掀起一陣狂風。除投中標價遠超市場預期外,學者和業界更認為有無形政治之手促成北水南調,勢令香港四大家族一直壟斷的地產版圖出現重新洗牌的局面。 香港法院重判社運人士 文/陳嘯軒 攝影/鍾卓明 對於有社運界人士質疑,律政司近日加緊檢控社運人士以起「震懾」作用。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庭說:「我個人不會下這樣的結論,但認為這有『合理懷疑』。」 【台灣】 創傷之後,共生如何可能?——台灣未竟的轉型正義 文/林怡廷 苦難終結,禁忌不再,但創傷猶存,和解尚難。眼下台灣,共生是進行式,也是未來式。 陳光誠訪台有望,馬政府搶攻在野黨空間 文/康依倫 馬政府如果在陳光誠來台或是中國的人權問題上,願意如同核四公投,主動出擊、全力推動,即使有「割稻子」之嫌,相信也能受到普遍歡迎。 【國際】 釣魚島爭議持續升溫:中國真要在東海扣下板機? 文/林廷輝 開戰不難,如何善後才是困難之處。中日開戰嚇跑外資,雙方經濟可能倒退廿年;中國若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提出貸款以應付戰後龐大的重建資金,又會讓擁有最大股權的美國獲利。 新加坡反《人口政策白皮書》示威 文/黃世澤 2月中旬,新加坡民眾示威反對國會通過《人口政策白皮書》。新加坡政府對中國移民的寬鬆政策以及中國移民定居當地後的生活表現,是引發當地民眾不滿的來源之一。 專訪英國同志組織發起人Peter Tatchell:英國邁向同性伴侶婚姻合法化 文/鍾錦玲 讓宗教團體自由選擇是否接納同志婚禮申請,表明政策改變不冒犯宗教教義,宗教亦不阻止社會和政策調整,達到政教相互尊重。 【人物】 朝鮮戰場歸來的張澤石:從最可愛到「最可恥」的人 文/劉冉 攝影/鍾卓明 許多年後,張澤石才知道,自己的檔案裏有一句審查意見:「終生控制使用」。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成為他一輩子甩不掉的沉重包袱,讓他從「最可愛的人」,淪為國家眼中最可耻的人。 【文化·專題】 般若星空下:藏文學專題 編者按:你或許見過高原、雪山、湖泊、八廓街的笑臉,你或許在新聞中見過憤激的面龐和自焚的火焰,然而無論旅行還是政治,都不如文學與藝術,更能引領你進入一地一族之氣質、本心。比起事件與象徵名詞,記錄與塑造着這個民族心緒和精神的文學,較少為人關注。於是我們邀請藏人作家唯色主持這一期藏文學專題,包括評論、詩、電影散記、小說各體裁。沒有標準化的美景和笑顏,卻可以看到當下全球化背景與特殊政治格局中的掙扎、傷慟、流亡、嚴酷、突兀……文字中的細節與心跳,或許可以引領我們的視角和思考,去到這個民族今日之靈魂的更深處。 西藏文學:身分、聲音及其他 文/唯色 1959年改變了藏人的身分。之後,從未有過的,在藏人的文學史上,出現了以多種文字表述的聲音:除了以母語寫作的聲音,也有以中文和英文等文字寫作的聲音,說起來多麼地豐富多彩,卻是百味雜陳。 藏詩五首 《老狗》和《太陽總在左邊》 文/茨仁夏加 譯者/黃瀟瀟 兩部電影裏,雄偉的雪山或連綿的高山草原產生的浪漫畫面,被冷酷無情的風景所取代,人們在其中掙扎生存,鄉鎮在其中顯得突兀而不協調。這樣的風景,就為西藏高原上正在發生的改變之現狀提供了背景。 透明的陷阱 文/覺乃·雲才讓 已經午夜時分了,帳篷裏一片死寂,火塘裏最後一點火,若隱若現,即將熄滅了,一股塑料袋子燒焦的味道,從她們家帳篷裏,開始蔓延整個草原…… 【專欄】 習近平應該向林肯學習 文/張倫 在深受鄧小平的實用主義思想影響,將所謂「發展為硬道理」作為教條,正義缺失的中國,道德已成為稀缺資源。精英尤其是領導人們所欠缺的正是林肯那種感人的道德力量和遠見。 政治反對的歷史責任 文/趙楚 執政黨如何學習和適應有反對的政治,並通過與政治反對黨派對話和妥協來尋求社會共識,並獲得解決危機的新社會支持,這不是政治反對者的要求,而是決定執政者自身前途的事務。 談談文革的「大民主」 文/徐友漁 雖然在諸如「烏有之鄉」左派網站上充斥着對文革「大民主」的歌頌,但民主運動主流追求的是憲政、法治的民主,而不是最高領袖恩賜的,為上層政客爭權奪利、火中取栗的所謂「大民主」。 「政治化」魔咒籠罩香港 文/謝曉陽 生長在香港的人,一聽到「政治化」這詞,重則,讓人想起「骯髒的手段」、「卑鄙的行為」;輕則,也難免進入「在搞事」的聯想。「政治化」,為什麼那麼可怕? 傲慢的國有搜索引擎 文/謝闐地 國有資本可以比公共公司和私企更加高效地運作能源、地產、航運、巨型工程等等不需要服務而以資源和執行力取勝的商業活動,但無法放下身段去體會每個個體消費者的需求,也難以為這些不起眼的個體來改變自己的策略。這是與互聯網精神背道而馳的。 返鄉記:紅安見聞錄 文/宋志標 在紅安縣城,一位老人家向我回憶祖上開染坊、當舖以及接濟窮人的往事。鬧革命後,家道中落,後來還被劃入地主壞分子。我說,不如把中堂懸掛的毛像扯去?被喝止:「不行,要鎮妖。」 被逼眾生相:政教 文/陳希我 這10多年,政治教師有點揚眉吐氣了,因為政治教育又被强調了,他們所教的也似乎可找到實例,比如中國崛起。他們喜歡抨擊美國,傲視日本,惟獨不敢批評黨國。 革命紀念日 文/寧二 2月20日是阿拉伯之春摩洛哥版本「2·20青年運動」兩週年紀念日。之前數日我四處打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即便那些曾經深深捲入運動的活躍分子,也不確知那一天會發生什麽。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奧斯卡對對看

文 /李照興 奧斯卡九部最佳電影提名看了六部,發現若把幾部電影分作三對來看,每對題材有近似,可表現手法或反映的現象各異,相當有對比效果。有一端拍得很 old school,題旨宏偉敘事手法傳統,另一端則較走偏鋒,嘗試突破傳統,更反映這時代的多元價值及創作思維。大家不妨這樣對對碰來看:《獵殺本拉登》對《逃離德黑蘭》,《黑殺令》配《林肯》,當然還有《少年派》比《悲慘世界》。 《獵殺本拉登》對《逃離德黑蘭》,好看都在導演,分別是《拆彈雄心》的女導演和演員出身的賓艾弗,兩片的導演都不約而同用了美國外交危機作題材,創作人得知CIA 詳細的營救過程後設計出這個扮拍戲實救人,既荒誕又確有其事的橋段,可謂同時反映時代不同下,美國海外政治行動的不同透明度。因為伊朗人質事件以至美伊關係一直難拍,賓艾弗最後找到一個幽默的角度來處理這嚴肅的問題(美國人到現在還不能常開伊朗的玩笑),跟原來事件距離都有三十多年,奇在新意,但拍法規矩。 換轉拍追殺拉登行動,而且拍得逼真傳神,最後衝入巴基斯坦大宅的紅外線鏡頭,就完全像帶觀眾直達現場追緝。這當然也和這年頭的戰爭資訊透明有關,行動沒多久就被發現(最初在普通平民的 twitter中報出來),逼得白宮也要盡快公布細節。《獵殺本拉登》給我們看到的更多是高科技之戰,以及用了一個女特工角度來敘事,各種美國人虐囚場面出現,戰爭再沒百分百正義。 而再正經地談正義這普世價值還有人聽嗎?相比《林肯》我毫無疑問更投向《黑殺令》。同樣是以黑奴自由之戰作背景,在電影中重現議會政治與人權理想,《林肯》當然輕易得到美國精神頌揚,可是從拍攝手法來看,史匹堡也就只能這樣了。有可敬的故事與偉人事蹟,教課書式的一字一句,確是 old school典範。 反觀《黑殺令》則勝在節奏起伏,着迷黑人流行文化的塔倫天奴搗蛋地走進黑人世界,製造黑人超級英雄,這就比拍高貴白人坐在議會討論如何解放黑奴更進入黑人世界。當然,最佳演員方面,我也一定投向《黑殺令》的基斯托夫華薩(可惜卻不獲提名)而非翻生林肯丹尼爾路易斯。 至於最難比較的該是《少年派》對《悲慘世界》。除了都有孤星,可比什麼呢?重拍雨果的《悲慘世界》,無疑是再一次重申主流的歐陸西方人道價值人文精神。革命的追求,真理的追尋,有艱難但不會模糊。而相比起印度裔加拿大作家再加上華人導演的老虎與少年冒險故事,後者對真相的刻意模糊,對信仰以至存在的多重側面思考,則可說是後現代多元文化的體現:真理或真神都可以有好多,事實更為相對,生命更似圓圈,較為東方色彩。相比之下,雨果代表的是前現代時期的大文豪西方想法,直線思考,真理真相只有一個。總體而言,今年的各套熱門大戲,比去年戲碼可觀得多。個人遺憾是《雲圖》的缺席,這部很多人看不懂的長片,我也不太懂,但就莫名的被吸納進片中,重拾電影給觀眾的良好快感──它帶你進入另個估不到的世界:只感受,沒明白,也很high。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空間詮釋的聽覺藝術

文 /梁偉詩 上周,有超過 90年歷史的影音零售品牌 HMV債台高築,由管理人接管,面臨清盤。更有傳聞指,有零售業改革旗手之稱的 Hilco UK私募基金,將會買入 HMV的債務,讓HMV避過破產一劫。未知後事如何,但不少香港樂迷惟恐 HMV一類傳統影音零售業一夜倒閉,有的趕緊到門市光顧賑災,有的一面回顧小時候光顧 HMV的青葱歲月、一面哀悼實體唱片零售已走上不歸絕路。 記憶中首次踏足旗艦式巨型唱片店,大概是 90年代初,銅鑼灣突然出現一座名為 MEGA STORE的唱片大樓。沒錯,那真是一整幢把不同音樂分門別類的百貨公司。只記得當時的唱片架都特別大特別大,爵士一堆、藍調一隅,我便如同劉姥姥入大觀園。小女孩站在大唱片架前的渺小,震撼至今。 正如馬傑偉《酒吧工廠》所提及,當一名從農村初出城市的打工妹,走進超級市場看見種種洗髮水護髮素沖涼液整整齊齊排列,突然感到一種現代感的震撼和崇高。我初遇巨型唱片店的感知也大概如此──唱片店的社會使命,除了提供試聽、零售,還有啟蒙。 1994年,HMV進駐香港,反而沒讓我有太大記憶,只記得它的唱片標價都特別貴。最明智的消費方法,就是先去 HMV試聽、再去信和買碟。在網絡下載還沒成為青少年取得音樂的最便捷途徑時,我們「得到音樂」的經驗,往往就是如此迂迴曲折。後來,記得北京道 HMV是我最佳的等人勝地,早點去試聽,朋友遲到就多聽幾張唱片,不傷脾胃,曲線增值。因此,唱片店和圖書館其實同是要來閒逛、亂翻的,現在的網上下載歌曲方式,如同閉架式借書,沒有進過現場翻呀翻,在OPAC查到哪本在館便借哪本,快而準。當然,減去很多意外,也失去很多驚喜。 唱片店,原是一張唱片的縮影。我不能接受只上網下載某唱片的某首主打歌,那完全喪失了好好一張唱片,由唱片封面、唱片概念、文案到歌詞本子,都在在傳達創作意念的整體感。我知道香港的大型唱片,還有替客戶訂購黑膠碟服務、販售T-shirts、樂迷收藏品、一些不容易在網上下載的商品等。唱片店既是 Pop Culture的店舖,唱片店的意義,也是釋放着一種音樂氛圍、孕育着聽眾未來對音樂的看法,用空間詮釋着聽覺的藝術。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