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126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共同来推动

过去一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3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6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条,刊登读者投稿4篇,投稿请点此

CDT 档案卡
标题:【CDT周报】第127期:如果你也认为是独裁专制,你就被西方法学框架控制了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3.7.2
主题归类:“大事记”
CDS收藏:话语馆

编者的话:

6月25日—7月1日 这一周,安徽合肥长丰县某小区发生一起小孩跳楼事件,楼下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了惊悚的全过程。从视频显示,一男童因受到母亲的责罚躲在5层楼的防盗窗外平台上,形势十分危急,然而屋内的母亲却不顾楼下居民的劝阻持续用长杆击打孩子,最终导致孩子从5楼跳下,浑身多处骨折。这起疑似虐童的恶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变态棍棒教育的批评与反思,同时认为家暴致孩子重伤理应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当地公安局及妇联的两则后续回应却激怒了网民,让该事件的荒唐程度更甚。例如,妇联方面并不认为母亲的行为是严重的家暴,还辩解称“孩子妈妈就是拿个棍子吓唬他”。当地公安局更将孩子母亲的举动描述为“规劝其进屋”,并在媒体问询“是否会处理家长”时回应“这是他们自己家的小孩,是家务事”。这一中国特色式回应一方面揭露了糟糕的国内儿童保护现状根源,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稀泥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另一方面也让人联想到了某些内在逻辑一致的“外交战狼话语” —— 当中国的人权问题受到世界多国指责的时候,中共当局往往也回应说“内政问题是家务事,外界没有权利管”,然后继续着家暴的恶劣行径。对此,有网友戏仿有关部门的口吻对围观的网友评论道“我方严正警告有关热心群众,切勿干涉她家内政。”

img

这一周,官方宣布《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人大审议,其中一些规定引起关注,被不少网民嘲讽是“全球首部《洗脑法》”。例如,草案要求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注重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草案还对如何开展此类学校教育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甚至还对侮辱国歌、国旗、国徽,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等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等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近期,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法》拟推之外,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对外关系法》也已于7月开始实施,有网友以疫情防控话语总结这一系列操作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本质都是其统治焦虑的外在表现,将多数人视为自己的潜在敌人。有网友问“这法要是能执行,那你为什么不能执行劳动法?”,这大概就是官方做法的“高明”之处,《爱国主义教育法》负责告诉你为什么不执行劳动法,要坚持中国特色,可如果还是要执迷不悟反对996,大搞“西方那一套”,那就得小心《反间谍法》了(参考案例“长沙富能案”)。

img

不过,强行向民众灌输“党国主义”所遇到的问题或许也会很棘手,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我国拟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新闻下,即便总评论数仅1千余条,账号也开启了评论精选,可见的评论皆为支持言论。所谓的爱国教育该如何对年轻人解释这种整齐划一呢?在相关话题下有网友评论道“当爱的情感都需要法律规定时,人自然成为了举行仪式的工具”。7月2日恰巧为“北极鲶鱼事件核查100天纪念日”,这一重大舆论事件发生至今,仍无任何后续,以至于有媒体和网民在不断追问。而这起事件显然存在明显的爱国悖论,真正的爱国者理应支持查明真相,怒打老虎与苍蝇,还一个更加清明的社会。但官方爱国者则希望保护珍惜动物,及时放下,不了了之,莫被境外势力所利用。另外还有些“爱国教育”已经分不清是黑是捧了,有一种“你最好相信”的粗暴,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继承在课堂上问学生“十九大后修改主席任期限制,你觉得修改是无比英明,还是觉得是独裁专制?”当有人心中冒出了那个“大不敬”的答案时,郭继承说“如果你也认为是独裁专制,那你就被西方法学框架控制了(要套用中国法学框架)。”

一周荐读:

2023年6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3.5.25—2023.6.28)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六月之声(2023)》。

6月的新词是“滥生无辜”,同时,我们梳理了是“指鼠为鸭”事件、川大女生地铁偷拍事件和国企领导牵手门的相关讨论。

在这篇稿子的操作过程中,文中的受访者担心负面舆论影响现在的团队,一度希望删除自己的所有内容、本约好要发稿的平台因为被约谈而不得不放弃这篇稿件、而几家我们熟知的媒体也因为我们都知道但都不能说的风险而无法发表。这实在是一种太中国的处境了。

这些猛禽,它们的死亡不够明显吗?它们死在电线杆下,这件事本身不够重要吗?在和坚果兄弟商议之后,我们认为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猛禽的死亡,是一件事值得所有人重视的事。但是这些尸体目前这样的状态来看,它确实没有引起应该得到的重视。

一周词条:

叫“北极鲶鱼”的姑娘她主动公开家产9位数的自豪,她直言老爷子“感觉贪了”的坦荡,都给平凡的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要是权贵子弟们都有这份觉悟,国家反腐大业就不用“永远在路上”那么辛苦啦。然而,最应该记得北极鲶鱼的一个单位却似乎把她忘得一干二净了……

滥杀无辜,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指的是胡乱杀戮无罪的人。但在2023年,一个改编自它的新词诞生了——滥生无辜。“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张爱玲的这句话,或许是对“滥生无辜”最好的诠释。

一周关注:

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定学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要求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6日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诸多规定值得关注。

安徽合肥长丰县公安局在“警情通报”中称“闫某某的母亲担心坠楼,用棒状物拍打闫某某,规劝其进屋”。有媒体电话询问属地派出所“是否会处理家长”,得到的回应是“这是他们自己家的小孩,是男童的家务事”。长丰县水湖镇妇联更是称“孩子妈妈就是拿个棍子吓唬他”。

6月26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账号主页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同样地,吴晓波的抖音账户、今日头条账户,也遭到平台禁言。并且稍早之前,微信公众号已经不在展示搜索结果“吴晓波频道”。目前,其公众号的最近更新停留在6月23日。

作为新闻人,我不觉得“最好别报新闻”对新闻专业是一种挑战,没有感到冒犯,而是觉得,这是社会对新闻专业投的一次不信任票、不满意票,一次严重警告,我们内心能找到多少首先能说服自己的反驳理由呢?

一周惊奇:

销售总榜第一名《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二卷》;第二名《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一卷》;第三名《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名《中共二十大报告》;第五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六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019年上海的人均工资是9339,经过疫情三年,上海人均工资非但没降,反而以每年10%以上的涨幅飞速飙升。四年涨了30%以上!我实在不知道,到底什么行业凭一己之力把整个上海的平均工资全部拉上去,反正我身边的人4年里面涨幅超过30%的几乎不存在。

最近,媒体报道了一桩西安夫妻互把对方送进精神病院的咄咄怪事。因为夫妻关系不和,先是,妻子找人把丈夫送进了精神病院,穿上病号服的他从此过上了80天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戏剧性的是,丈夫出来之后,姑苏慕容附体,学会了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将妻子也送进了精神病院。

自2007年至2022年“9·1”滑塌事故发生,精诚铁矿瞒报多起矿难事件,至少涉及17名矿工。其中,仅在“9·1”滑塌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就有至少三名矿工死亡被瞒报。

一周讽刺: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基于中俄多年来的友好关系,民间对于普京的无限崇拜,很多人都同情被西方联手制裁的俄罗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种爱俄之情何以发泄,很多朴素的中国人想到了:买!

本来应该是执法部门的正常操作,有了江西同行的衬托,居然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不得不感慨一句魔幻现实对我们观念的影响。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夸市监局的通报态度端正,而是要夸一夸秀山县中医院那炉火纯青的甩锅技能。

新词语层出不穷,比如最新就是“全职儿女”。似乎是,职场不顺之时,大学毕业生们发现,回到家里不失为一份不错的选择——有吃有住,帮家里干点家务,再给爸妈一点情绪价值,陪陪玩聊聊天,就有爸妈给的“工资”…….这不香么?

一周声音:

像中国这样许多大城市把欧美比的像第三世界,高铁全世界独一无二,高速公路桥梁横贯全国的发达程度,难道让来中国进行商贸往来,旅游的外国人都揣着一叠现金,回到没有网络支付,没有信用卡的”原始”年代吗?

经过的路人基本都看着我们跑过去,拍几张照片,就继续做自己的事了。在跑过某个路口的时候,突然听到从人群里有两个女生朝我们大喊加油,于是我们也对她说“加油”,突然身边就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

两代人的努力在这里融汇到一起,这就是我在“高考优胜者”的视频中看到的,一种城市主义:以孩子为中心建构家庭生活,长期规划和投入,相信未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状态”,相信努力会有回报,更相信个人努力而不是背景。‍‍‍‍‍‍‍

在乌克兰反攻之际,普利高津拒绝瓦格纳集团被强行解散,悍然发动兵谏,被普京的最新讲话指责为叛国者和“背后一刀”,声称解救俄罗斯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然而,也许没有人期待俄罗斯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结束俄乌战争的时刻正在到来。

一周故事:

“买了一包烟后,就得看看拉客的高速费会不会不够。”唐鹏每天只考虑明天吃饭的钱在哪,明天充电的钱在哪,在还款日期前怎么凑齐这些钱,没时间想别的。

“在深圳,非深户要留下来(上学),要么孩子成绩杠杠的,要么父母经济杠杠的。”很多时候,她独自一人挣扎在这张大网中,生活的关键词是工厂、缴纳社保、拿学历和考证,它们合成了落户的可能性。

一个性格独立的艺术家和一个温柔体贴的“好嫁风”女孩分别被投入相亲市场,会发生什么?这两种身份的主人都是黄引。从28岁开始,她进行了100场相亲。起初的目的是为自己找一个伴侣,步入婚姻。但相了几次亲过后,黄引决定开始一场以相亲为主题的行为艺术。

“回笼漂”一族在“逃离”与“重返”之间抉择,体会过“留下”与“回笼”的两难。竞争与压力让他们一度逃离一线城市但故乡却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他们在来去之间,不断寻找自己的梦想与归宿。

陆续有匿名网友曝光张某本科保研有不端、学术论文屡次挂名、硕士阶段旷课、在实习企业嚣张跋扈,甚至还有自称张某前男友的匿名网友爆出张某私生活混乱,多名自称张某父母、朋友的匿名网友公开发言……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上述信息的发布源头,均没有回复。

一周视频:

2023年6月27日,由推特用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在中国戏曲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一些学生手举红旗、扇子,表演了一段舞蹈。在他们身后,一幅红布上写着“习近平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