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本人学校校车遇袭事件,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视频平台上,“勘查日本人学校”是一个常见“爱国流量”题材。内容大多是对上海、苏州的日本人学校进行各种“探访”,并渲染“中国人不得入内”,有些视频甚至明确宣布将对日本人学校进行袭击。

这些视频缺乏常识,他们的观点来自扭曲的历史知识,比如暗示这些日本人学校宣扬“江苏是日本的”,或者说外国人正在挖中国小孩的眼睛,这些故事都是一百多年前义和团的变体。

但是,他们却并不缺乏流量,而且在“爱国正义”的加持下,平台往往对此持默许的态度。这种默许,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形成某种畸形而奇怪的互动。

CDT 档案卡
标题:善良而勇敢的人,不该如此孤立
作者:张三丰
发表日期:2024.6.27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主题归类:极端民族主义
主题归类:日本母子苏州遇袭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视频中公然宣称暴力,甚至有些宣称要袭击小学生,这并不是简单的“事后的叫好”,而是一种网络运动。即便视频创作者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流量,这样的视频也可能煽动某些人真的采取行动。

有日本媒体采访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公布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此前几个月,就在这次遇袭的日本人学校校车停靠点附近,也发生了一起中国人袭击日本人事件,被袭击的人轻伤。

对这样的事情,人们都讳莫如深。一方面,警方有一些担忧,比如公布太多细节反而引起效仿;另一方面,这些暴力事件,牵涉到“国与国的关系”,最好能淡化。

但是,也存在我前天稿件(已不可见)中所说的那种“神秘气氛”:新型义和团横行网络,获得某种治外法权。批评他们的声音,很容易被屏蔽和删除,但是鼓励暴力的却长期流传。

这样的氛围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已经是中国当下最大的威胁。就以江苏来说,刚刚向日本派出代表团访问,他们取得的访问成果很大程度上会被那位50多岁的“外地来苏男子”破坏殆尽。

那些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的人,只能徒唤奈何。如果外资加速撤离,失业的人增加,只能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反过来又会助长仇恨气氛——可见的恶性循环。

所以,那位勇敢拦下歹徒的中国女子,实在让人钦佩。她的行动可能是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但是却也很有象征意义:普通人以动人的身姿,站在历史的关口。她挽救了苏州的形象,但是那身影又何其孤单。

昨天很多朋友都在说,这是真正的勇士,应该获得嘉奖,但是媒体没什么报道,警方也没公布她的名字。一个解释是,这是一种保护,担心她会受到“仇恨日本人士”的报复。

今天看到传言,这位女士可能抢救无效而死亡(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善良的人除了悲伤,还应该感到愤怒。这真是岂有此理,善良而勇敢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竟如此孤立?

如果大家都习惯沉默,她就更加孤立。

因此,在对事件进行更深入调查后,我认为苏州警方应该回应一下社会关切:袭击校车的凶手,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他是否看过那些宣布进行暴力袭击的视频?或者,他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网络锄奸团”的一员?

很明显,在网上宣传暴力袭击,即便并不付诸实践,也已经违反了中国法律。现在,人们担心的是,暴力正从线上变成线下,从语言演化成现实——这样的暴力,必须得到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