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报告汇】CECC年度报告:从强迫劳动到技术支持,西方企业充当中共镇压人权的同谋(外二篇)
报告特别点名德国知名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 (Volkswagen)。委员会称,有明确证据显示:大众汽车不仅涉嫌违反《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的进口规定,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利用遭强迫的维吾尔劳工修建测试跑道。
2025年1 月4日
报告特别点名德国知名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 (Volkswagen)。委员会称,有明确证据显示:大众汽车不仅涉嫌违反《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的进口规定,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利用遭强迫的维吾尔劳工修建测试跑道。
2025年1 月4日
有人吃了“俄罗斯进口奶粉”以后,血糖直接飙升。经当地警方调查,这个所谓的“俄罗斯进口奶粉”,其实就是一个郑州小伙在一间安置房里生产出来的,用洗澡盆把植脂末和麦芽糊精混合到一起,搅拌搅拌就进行分装销售。
2025年1 月4日
这征途上,有人的呼喊,人的挣扎,人的奋斗,人的痛苦。而这些,在《南方周末》2025年的“新年献词”中,统统不见了。而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对于民生艰难的发声,曾经是《南方周末》与民众共鸣的“金钥匙”,也是它屡试不爽取得成功的“标配”……
2025年1 月3日
现在年轻人面临的是“时代的黑利”。这代年轻人享受了教育民主化的成果,平均就业竞争力远超上一辈,但也感受到竞争激烈的无力感;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但薪资增长却相对滞后;他们在社交平台展示自我、寻找认同,价值观既开放又保守;他们在更丰富的资源下成长,看起来却比父母辈颓丧……
2025年1 月2日
银川现在的难点在于,没有人能确定会不会继续发生较大的地震,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发生。所谓专家综合研判“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高”,或者“近期还有可能发生4到5级地震”,都只是非常粗略的判断,完全不足以作为重大公共政策的决策依据。
2025年1 月2日
“指居”制度很容易被滥用,其严厉性远超逮捕这种强制措施,即便它可以起到某种积极作用,但是弊大于利,法律无法追求最好,只能避免最坏。废除“指居”制度应该是一个比较不坏的选择。
2025年1 月2日
2024年12月31日21:47,当大家都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时,江苏常州武进区融媒体中心——“今日武进”,发布情况通报。武进区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因在微信群发布不雅言论,免去其相关职务,并接受组织调查。
2025年1 月2日
这一年,流行不生孩子,却流行开车撞学生,流行企业家被“远洋捕捞”,还流行殡仪馆盗取尸体骨头卖给医美做假牙、假鼻梁,这像一个倒霉蛋从出生到死亡的浓缩一天,所以这一年并无新意,只是加剧悲凉版的“出生,活着,死亡”……我们的2024年,像一朵卑微的雪花嗖地在脸上融化,快得甚至没感到一丝凉意。
2025年1 月2日
从2021年7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开始高位掉头,俯冲向下!3年时间,包含房地产价值最坚挺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内,中国所有城市房价经历了住房商品化20多年以来“时间最长、下跌最猛、幅度最大”的房地产超级大调整。这一轮楼市大调整是空前的,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超过2014年去库存前期的危机。
2025年1 月1日
比你更尴尬的,是那些专家。林毅夫老师2015年预测2020年我国可能跻身高收入国家。到了2024年,他把这个预测推迟到了2025年,为了保险起见,又多加了一句“如果2025年没有实现,那么(就)2026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屏幕前的你,高收入了吗?
2025年1 月1日
让人失望的是,一年来,燃气事件、盗卖尸骨、男县委书记、体育场撞人……,一个个事件发生时,本应是媒体引导舆论、凝聚共识、促使社会更加进步完善的时机,让人痛心的是,各大媒体不约而同集体玩消失。
2024年12 月31日
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不能自由舒展,那么就必然扭曲发展。所以,中国的中学教育大概率会培养出人格扭曲的学生,一代一代地培养。同时,校方滥用权力加以管理,使其中大部分学生养成慕强的人格,也就是崇拜和服从拥有强权的人和机构。
2024年12 月31日
2024年,大陆学术圈已有近40多位中青年科研人员不幸离世。现在在中国,一名青年学者,面临的更多是“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的生存现况。
2024年12 月31日
用户6585507103: 历史上您肯定留下了印记,虽然这结果是你不曾预想的,但你是一个好人,我们纪念你,也是把诬陷你的组织和人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2024年12 月31日
近几年,中国电影在国内主流评分网站上,开分几乎都是9.5分。而均值也比七八年前高了1整分。这背后,也是一个行业在公信力、商业影响力以及行业影响力上的崩塌。
2024年12 月31日
“艰难时世,相濡以沫” 2024年劳动权益事件全盘点。看着这些信息有一种时间一直停滞,无论如何也搞不懂怎么会有这么烂的世界。全文约45000字。
2024年12 月31日
时局艰虞,命运惶惑,精神逼仄。面对混沌扰攘的现实,我们都处于一种无以言说的精神困境中。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人们对未来需要一个明确稳定的预期。
2024年12 月31日
2024年12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4.12.1—2024.12.29)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十二月之声(2024)》。谨以此片向《四月之声》致敬。本项目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2024年12 月30日
“我不是迷茫,就是比较无力你知道吗?有劲没地方使,不知道要怎么使,往哪里使?这两年,这种感受特别强烈,随着年龄往上走,很多你会想得越来越明白。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不想了,没什么意义,接受自己的现状。”
2024年12 月30日
回到2024年3月案发的时候,当时案件调查刚刚开始,无论是认识这些孩子的村民,还是接近调查的人员,都无法理解这起案件的原因。
2024年12 月30日
抵制“洋节”的人或单位不少,但作为给下一代传播知识、树立三观的教育机构,说出“不过外国节日”这样的无知之语,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难道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真的以为,来自外国的“洋节”,只有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以及情人节?如果真如他们所说,被抵制的不应该只有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包括元旦、劳动节等节假日,也应一并纳入抵制范围。
2024年12 月30日
当我们展开熊猫外交之后,已有很多只大熊猫死于国外,有的几岁,有的十几岁,当然也有二十多岁的。日本死了三只之多,有一只还是在人工取精的时候死亡的,我提醒我的爱国同胞们,是不是可以上纲上线一下?如果再查查国内大熊猫非正常死亡,比如禄禄仔之类,你还会有新发现。比如上海动物园,近十来年养死了七只大熊猫……
2024年12 月30日
人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台机器。这句话要套用到孩子的养育上,就是把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搞好一点,孩子有压力有困难时一定选择与孩子站在一起,帮其缓解压力解决困难,而不是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联合施压。至于孩子以后怎么发展,发展得如何,就顺其自然。孩子成功与否,我并无所求,我的理想与梦想,会自己去实现,不会放在孩子的身上。再说,孩子有什么义务去完成父母未竟的梦想呢?
2024年12 月29日
在化工罐运输食用油事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把货车运行轨迹的查询通道给关闭了,最令人失望的是,《新京报》之后,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调查曝光出同类案例或者更深层的问题。
2024年12 月28日
相比之下,俄罗斯正在加紧封锁互联网。油管在俄罗斯已基本被屏蔽。俄罗斯互联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视频网站,还邀请一些博主举行了隆重的启动派对。这些举动的背后有一个响亮的关键词,叫:互联网主权。
2024年12 月28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月28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报道,指出中国大力扩大反腐行动规模。自2017年至2024年11月,中国当局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和翻新了218座“留置中心”。不仅如此,被关进“留置中心”的审讯对象也从党内的“腐败分子”扩大到了整个公共领域,甚至包括向官员行贿的企业家们。
2024年12 月28日
中国数字时代梳理了今年已知的无差别袭击案中受害者的信息。由于审查的限制,只有少数案件能确认受害者的姓名、年龄、职业背景等具体情况。在其余案件中,CDT根据官方通报、新闻报道以及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文字等信源进行查证,尽力做到准确记录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和受害者身份。
2024年12 月28日
凶案发生两个月后,罪犯姓名公布了,作案动机也公布了。这时候,我们要担心有人模仿作案吗?能批评珠海法院公开信息是不负责任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作为司法机关,法院公开审理,公开判决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是对潜在犯罪分子最大的威慑,更是对社会安全和公众安全感最好的保护。
2024年12 月28日
大家惊诧的点不一样,我们惊诧于,屎居然有这么多种吃法,他们惊诧于,屎居然能吃。这不是打比方,这是历史,发生过的历史,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未来,这是历史和未来的相互凝视,这是文明和野蛮的互相惊诧。
2024年12 月28日
篡改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的人并不懂应该如何纪念,苍白的口号和符号化的宣传,不如还原历史真相,不如守护历史的真实, 那才是是对牺牲者最深切的缅怀; 那才是是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担当。
2024年12 月28日
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松动背后究竟是一次短期的象征性妥协,以安抚民众,还是通往更深层次变革的试探?这一点,需要时间和更多实际行动来回答。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无论如何,还是祝伊朗越来越好。
2024年12 月27日
一个底层人,来到大城市也好,去往海外也好,不管吃怎样的苦,他一定是自愿的。他不需要声明什么,我都可以替他担保。只有在他自愿吃苦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被看到,而当他身体受了伤,或者年纪太大了,总之外边没人要自己了,他会悄无声息地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过上一种无人问津的生活。这个时候没人再问他,你是不是自愿的,因为他失去了自愿的资格。
2024年12 月26日
2024 年 12 月,《晚点 LatePost》和传播学学者刘海龙一起回顾了 2024 年有关信息环境的公共事件与公共话题。
2024年12 月26日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除了恢复人与人之间古老的温情,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挺过去。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厌恶一个现象,你就声讨这个现象本身,放过这个现象中跟你一样脆弱平凡的人类个体。
2024年12 月26日
一个反美仇日的人有可能是爱中国的,但把反美仇日的热情转化为攻击打压自己的同胞,转化为打砸中国同胞花钱购买的合法商品,那这人肯定不是爱中国的,他只是想发泄仇恨而已。
2024年12 月26日
在这一年的年底,我们照例为你呈上朋友圈撕裂报告。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撕裂事件中对立的观点,还有这些观点背后累积的社会情绪。理解这些情绪从何而来,理解自我表达中对不同价值的渴求,或许是帮助我们弥合撕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