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ina

Co-China周刊 | 向骏:台湾公投 核去核从?

台湾欲借公投解决纠缠已久的“反核/拥核”争议虽属无奈,但期待见猎心喜的政客没有“政治算计”岂非缘木求鱼? 3月1日台湾立院答询时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指政府发动核四停建公投是“庄家出老千”,行政院长江宜桦回以“赌输了就怪庄家是赌客没品”。9日废核游行风光落幕后,江宜桦表示任何可能发展及决定都必须审慎研究。此一转变显示像核电如此专业的议题不宜用充满“政治算计”的公投解决,列举拉美三次公投案例以供参考。 决定个人去留:智利皮诺契 1973年9月11日皮诺契(Augusto Pinochet)以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总统阿燕德(Salvador Allende)政府后开始军事统治。将近17年的独裁期间固然有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智利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却超过许多民主国家。与其他独裁政权更不相同的是,皮诺契居然于1988年10月5日就“是否同意继续执政”举行公投。 今年入围奥斯卡影展最佳外语片的智利影片《不》(No)就是以当年反对势力如何在公投中对抗皮诺契为内容。军政府破天荒给主张“No”的反对派每天15分钟全国电视联播时间,在半个月宣传期内可播出他们自行拍摄的节目和影片,政府支持的“Yes”赞成派则占用其他时段。从55.99%反对、44.01%赞成的公投结果看,皮诺契政府当时的支持率超过许多民主政府,可谓虽败犹荣。更难得的是皮诺契依公投结果于1990年3月11日“还政于民”,显示他是一位“知所进退”的独裁者。 满足政治野心:洪都拉斯赛拉亚 2006年1月宣誓就职的赛拉亚(José M. Zelaya)总统,任期四年。宏国宪法规定总统必须卸任10年后才能再参选,第239条甚至规定任何寻求修宪及延长任期的总统将自动失去总统职位。由于下次大选订于2009年11月29日举行,企图连任的赛拉亚自上半年起积极推动修宪公投。 3月24日赛拉亚以行政命令要求“国家统计局”于6月28日办理变相的公投——预备性投票,议题为“你赞成在2009年11月的大选中,包括由人民决定是否召开全国修宪大会的第四张选票?”6月23日国会通过法律禁止在大选前180天内举行公投,6月28日的公投因此成为非法。然在最高法院宣布违宪后赛拉亚仍一意孤行,结果导致6月28日清晨遭军方押解被迫流亡哥斯达黎加,并由国会议长代理总统。“公投”成为21世纪中美洲第一场政变的导火线。 解决国际争议:福克兰群岛主权 位于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1833年起由英国统治,现有居民2563人。阿根廷称其为马尔维纳斯群岛(Las Islas Malvinas)且坚称拥有主权。1982年,英、阿为主权归属爆发战争,阿根廷战败。近年来英国在福克兰群岛附近海域钻探石油导致两国紧张升高。2013年3月10至11日福克兰群岛举行公投,结果1517张有效票中仅3票反对,即99.8%的选票赞成维持目前为英国海外自治领地的地位。阿根廷将公投斥为违法。 其实英国举行公投主要是给美国看的,因为奥巴马政府不愿承认英国拥有福克兰群岛主权。新任国务卿克里2月底访问伦敦时表示:“奥巴马总统和我对尚未举行的公投不予置评,美国承认英国在福克兰群岛的实际管辖权,但就各方宣称拥有该群岛主权,美国对此不持任何立场。” 美国如果公开支持英国恐难面对拉丁美洲,中国和俄罗斯反对“住民自决”,因为担心境内分离主义势力要求比照办理。 台湾欲藉公投解决纠缠已久的“反核/拥核”争议虽属无奈,但期待见猎心喜的政客没有“政治算计”岂非缘木求鱼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00期:10×10

【编者的话】 “被消失的文章重获关注,被删改的文章完整展现,被忌讳的话题得到讨论,被热炒的话题得到冷静分析。” 这是两年多之前,我们在一五一十周刊创刊号的编者按中写下的愿景。如今,在周刊出版至第100期的时候重读这句话,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未忘初心,始终在朝着这样的方向而努力;但我们又心怀不安,因为我们知道,要真正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过去两年中,一五一十周刊与你共同见证了中国的大事件和小细节。回顾周刊的主题,我们可以触摸到中国跳动的脉搏——从中日关系到重庆模式,从“公知”污名化到莫言获奖,从香港“反国教”到《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我们始终跟随着重大议题,在众声喧哗中撷取精华文字与你共享。 但比起这种“嗅觉”的敏锐,我们更在意的是:是否在这些具体的议题上尽最大努力提供了理性、深入——并且常常是别具一格——的信息和观点。 在我们看来,每一期的周刊,都是一次“重写词典”的尝试。实际上,周刊两年多来在做的事情,就是在不断地用更丰富的材料、更理性的态度、更多元的维度来重写、修订我们每个人脑中的词典,让大家意识到:“哦!原来这事不是这样的。”“原来这个人没那么简单!”翻过一期又一期的周刊,读者脑中的很多词条或许已经被重写:香港、印度、民主、媒体、大学、信息自由……这项工作将是无止境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重写自己的词典,如果哪一天我们脑中的词典不再更新,那我们也就走上了衰老和死亡的道路。 本期周刊,是我们的第100期特刊。我们邀请了多位作者与我们继续“重写词典”。我们设计了一个10×10的表格,每一行是一个名词,每一列是一个形容词,当这些名词和形容词一一结合,便碰撞出了100个空格,100个话题,100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 周刊的作者和编者填写了其中的19个空格,其中包括:科幻作家韩松谈科技与正义,NGO人士安猪谈个人成长,记者闾丘露薇谈言论自由的底线,专栏作家笑蜀谈两岸文化交流,作家冉云飞谈家庭生活中的自由…… 我们为你——每一位周刊读者留下了81个空格,在表格中还有可以由你自行选择的一个名词和一个形容词。我们欢迎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交流,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空格,向我们分享你心目中对于某个议题的认识。我们希望这期特刊是开放的、相互激荡的。下周六(4月6日),我们还将在北京举行周刊百期纪念沙龙,并邀请读者到现场与我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具体的信息请留意Co-China论坛在各平台上发出的通知。 从今天起,一五一十周刊的期数进入了三位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努力,迈向我们在第1期中许下的承诺。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一五一十周刊100期:10×10”下载:http://my1510.cn/article.php?id=95393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98期:查韦斯与向左的南美

【编者的话】 3月5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在任上去世。执政14年的查韦斯是当今世界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从他执政期间的委内瑞拉亦能一窥一路“左转”的南美政权。 周刊第一部分呈现查韦斯其人其事。查韦斯的政治生涯开始于他的棒球梦。《清算查韦斯遗产》一文指出,查韦斯年轻时对棒球着迷,传言军队中有支出色的棒球队,查韦斯便参加了委内瑞拉左翼游击队,在军中结识同道,23岁时发动并领导第一场政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领导南美结束殖民统治的西蒙·玻利瓦尔、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思想和人生轨迹引导了年轻的查韦斯。 《纽约客》撰稿人Jon Lee Anderson跟随查韦斯参加峰会、录制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政治独角戏《你好,总统》,贴身观察他,记录了多面的查韦斯。Anderson还特别着墨于查韦斯和在他眼中如“父亲”如“灯塔”的菲德尔·卡斯特罗近20年的友谊和政治联盟。 虽饱受争议,但一些事实也不能忽略:查韦斯领导下的委内瑞拉贫困人口比例降低了一半,全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低廉的水、电、天然气。他的惠民措施、亲民形象似乎保证了几乎每次选举、全民公投的胜利。不仅如此,查韦斯时代的委内瑞拉,无政治犯,报纸不受限制,反对派自由活动。但同时,查韦斯强化总统权力,修宪取消总统任期限制,十几万民兵军权在握。查韦斯的委内瑞拉既有民主社会主义的形式,他本人又有独裁者的专制作风。 查韦斯的惠民、利民政策和“石油美元”没有照顾到的是委内瑞拉有增无减的暴力、毒品交易和强人政治下的裙带关系、腐败以及个人崇拜的泛滥。周刊第二部分简述查韦斯去世后拉美各国的情况。陶短房在文中指出,成就查韦斯和“查韦斯主义”的土壤未变,在查韦斯去世30天内将要举行的总统选举虽有变数,但难以为委内瑞拉带来实质改变,下一任总统必须面对查韦斯留下的民粹基础、反美姿态、石油经济,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事实上,拉美近十年的“左转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左翼政权。周刊第三部分将分析南美左翼政权的兴衰。孔诰烽、牛海彬及《卫报》文章都提到:过去十多年里,拉美左翼政府上台很大程度上是南美各国在应对“华盛顿共识”指导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自由市场在南美土壤的失灵。如《卫报》文章指出的那样,“华盛顿共识”给拉美及东欧国家开的转型药方:私有化,市场经济、贸易自由等的确将拉美各国融进了全球经济,却给拉美各国带来生活水平滞后、贫困、贫富差距和另一个副产品:美国信誉的下降。孔诰烽文章指出,面对如此的遭遇,“好左派”如巴西的卢拉政府,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政府开支,同时追求创富和福利,激活巴西经济,也靠财政分配使最多的人受益。而“坏左派”如查韦斯的功夫下在了“反美”的意识形态、似乎只重福利而错过了发展多样经济时机。牛海彬认为,拉美左翼政权的执政基础没有改变,但需要完成经济发展和巩固民主两大任务。 放到全球史的背景下看,应对“华盛顿共识”而产生的左翼政权似乎是拉美从被殖民开始,几个世纪以来与世界经济交融的缩影。周刊第四部分从全球化的角度解读拉美。刘承军在文中指出,拉美人的诗歌、歌词、文章里经常出现“切开的血管”的意象,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受新、旧殖民主义踩踏留下的民族心灵烙印。拉美史似乎即是一部被掠夺史,产生了“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谬。拉美被放置在了世界经济极特殊位置上,世界银行拉美和加勒比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塞巴斯蒂安·爱德华茨的文章梳理了拉美各国如何用新、旧民粹主义的政治语言缓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拉美的处境。 一五一十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编者的话】 【记】 8-1译言:清算查韦斯的遗产(经济学家) 8-2译言:查韦斯,拉美左翼运动的复兴者(纽约客) 【观】 8-3陶短房:后查韦斯时代,委内瑞拉何去何从 【析】 8-4孔诰烽:南美洲的“好左派”与“坏左派” 8-5译言:拉丁美洲:左翼势力的沉浮(卫报) 8-6牛海彬:拉美左翼运动兴衰 【思】 8-7索飒:人的命运,书的命运 8-8塞巴斯蒂安·爱德华茨:拉美新旧民粹主义研究 (节选) 【FMN新闻】 “一五一十周刊98期:查韦斯与向左的南美”下载: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94667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99期:从日常生活重拾求知乐趣

【编者的话】 上个月末,一五一十周刊与你共同探讨了“爱情的可能”。现在,我们将继续周刊月末版的“精神生活”三部曲,与你一起追索另一种丰富我们生命的东西——知识。 好奇心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原动力,真正的求知乐趣,总是发生在好奇心被挑起和满足的时刻。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好奇心这种美好的冲动却可能离你我渐渐远去——教育系统的选拔机制异常残酷,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下,所谓学习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努力写出试卷的标准答案,获得知识不可避免地被当作一种通过筛选的手段。正如一些人戏言的,高考结束的那天,往往是远离求知的开始。 如今,你还能享受纯粹的求知乐趣吗?如果觉得困难,你是否希望重拾求知之心?本期周刊月末版,我们从三个典型的生活场景(烹饪、看剧、购物)切入,希望能够带你一起重新发现生活中的求知乐趣。 民以食为天,在《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这本烹饪笔记中,台湾作家庄祖宜的人类学分析视角让灶台成为她的田野调查现场。正如文化评论人梁文道所说,“人类学家大概是最早把饮食当作严肃课题的学者”。 而对法律学者何帆和王禄生来说,法律题材电视剧则是分析美国法律制度的绝佳材料——经典美剧如《波士顿法律》通过探讨困扰美国社会的各类话题(如持枪、同性恋、宗教言论、少女堕胎等),让美国的法治精神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烹饪和看剧,购物也是另一个充满学问的生活场景: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黑人比白人更喜欢炫耀性消费?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让我们明白,人类的消费行为并不理性,但仍然可以被科学地剖析。 生活里处处是知识。有人善于发现做菜过程中的人类学,有人能够从美剧出发分析法律体系,有人擅长挖掘消费行为背后的行为学,你的求知兴奋点是什么? 正如余华所言,“别人的知识在我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我的。”——旺盛不衰的好奇心常常源自于不断发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能让我们对于自身、对于所处的世界,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五一十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烹饪: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庄祖宜:作者自序——从学院到厨房 梁文道:一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 第三世界科研挫艹师:垃圾,还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Dillys:剩食——你所忽略的资源浪费 视频推荐:TED演讲:全球浪费食物的丑闻     【看剧:电视里的法庭舌战,是真实的美国法治吗?】 Stephanie Francis Ward:美国律师协会杂志——史上最佳25部法律电视剧 何帆:中国何时才有本土“律政偶像” 方鲲鹏:美国法庭文化漫谈 王禄生:美剧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美国的司法实践? ——以美剧《犯罪现场调查(CSI)》为切入点     【购物:当你消费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William Poundstone:魔术般的价格骗局(书摘) 兰小欢:锦衣不夜行 Derek Thompson:不理性的消费者 ——为什么经济学无法解释我们如何做决策 汪丁丁:消费主义时代的情感     【FMN新闻】 黄浦江死猪事件 “两会”新闻 本周质量安全事件 本周其他重点新闻 “一五一十周刊99期:从日常生活重拾求知乐趣”下载:http://my1510.cn/article.php?id=95035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文艺×理想】做一只两岸间的文化蜜蜂

“求学台湾不仅仅是为了读书,为了专业发展,否则不如留在大陆求学。去台湾就肩负了文化蜜蜂的使命,把经过了现代化改造的台湾文化的花粉点点滴滴地衔回大陆,播种大陆故土,改造大陆文化,应该是义不容辞,若有收获,其功不在当年留美留日生之下。” 网上读到大陆国台办负责人的一段讲话,我不禁眼前一亮:他在会见台湾陆生代表时,居然鼓励陆生多与台湾学生谈恋爱,了解台湾思想文化。 说“居然”,是因为就连在大陆,大学生谈恋爱都未必是受鼓励的事,能容忍就算不错了。现在官方公开鼓励台生与台湾学生恋爱,真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大陆到底还是在进步中,也说明两岸交流不仅越来越充分,而且越来越人性化。在这个当口到台湾读书的同学们,可谓生逢其时吧。 既然生逢其时,就当特别珍惜。 一部中国近代史,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留学生改写的。哪些中国留学生呢?第一是留美生,第二是留日生。他们不仅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他们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这正是今天在台湾的陆生可以参照,可以学习的。当然,相比当年美国和日本,台湾的物理体量未免太小。但这并不能削弱台湾对于当下中国转型的价值。而最关键的是模板价值,即对中华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的模板价值。百年中国转型,无论美国,日本,还是苏俄,都借鉴过了,但是,借鉴美国和日本,效果固然不理想,借鉴苏俄,更是造成普遍奴役,普遍灾难。而无论借鉴的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都无一例外的属于舶来品,就算好东西也难在本土扎根。 台湾正好在这方面起到巨大示范。无论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台湾都可以说是,对中华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一个试管。而且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试管。 我有幸于去年3月起游历台湾整整两月,最让我感动的,是台湾的文化之美,即台湾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这种人情人性之美,几乎无微不至地体现于台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说穿了,是台湾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之美。在我看来,这正是台湾与大陆相比,最特异之处,也是最大魅力所在。 而这种文化之美,显然是文化融合的结果。百年来涌入的日本文化,欧美文化,跟台湾本土文化,跟中华文化相遇,犹如不同元素交汇不断引爆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即今天的台湾文化。它集合了多元文化最优秀的基因,无疑是中华文化这个巨大的文化系统中,最现代,最精粹,最美好的一部分。 而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最缺文化。六十年党文化的荼毒,对文化的破坏千古仅见,导致当下中国的文化溃败即人心溃败。当下中国文化即中国人心急需疗治,已是不容争辩。台湾文化就成了重建中华文化的惟一支点,称之为中华文化现代化转化的诺亚方舟,绝非过誉之词。 所以,台湾对于中国转型的价值,是不能用区区物理体量去评估的。台湾虽小,其潜藏的文化能量或者说精神能量却堪称伟岸。有这样伟岸的台湾文化示范大陆,乃中华之幸,中国之幸。 如前所述,这文化不是别的什么,没那么高远神秘,这文化就是台湾的人情人性之美。陆生留学台湾,首当其冲,朝朝夕夕皆可沐浴这人情人性之美,岂非大幸?求学台湾不仅仅是为了读书,为了专业发展,否则不如留在大陆求学。去台湾就肩负了文化蜜蜂的使命,把经过了现代化改造的台湾文化的花粉点点滴滴地衔回大陆,播种大陆故土,改造大陆文化,应该是义不容辞,若有收获,其功不在当年留美留日生之下。 这,或许算我对台湾陆生的一点小小渴求?   (笑蜀,作家,专栏作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