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

魏英杰 | 别拿“善意谎言”当炒作幌子

别拿“善意谎言”当炒作幌子 文/魏英杰 数日前,上海发生一幕“孕妇晕倒众人救”的场面。随后,相关视频传至网络,引起不少感动与关注。不过,由于视频中暴露多处疑点,引起《东方早报》等本地媒体介入。26日,上海一网络营销公司(即所谓炒作公司)承认,视频中参与救人的三人为公司员工,但事件系员工个人行为,并非公司所策划。 热心行善却成了人家的炒作道具,这个结果肯定让当时参与救助的部分人感到很受伤。但这家策划公司的恶劣之处不仅在于利用了他人的善来成全自己,还在于其突破了人性底线,以一名怀孕妇女来策划活动。这位神秘的怀孕女子在事件发生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她要么是策划公司请来的“演员”,要么就是公司的员工,否则这时候不至于不敢站出来澄清事实。无论如何,拿自己和肚子里的生命开玩笑,此举不仅不道德,而且也不人性。这次炒作以道德为名,但从细节可看出,道德只是策划公司恶意炒作的一个幌子。 有人可能还会问,这家公司这么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表面看,这家公司策划了这么一场街头救助,宣扬的是爱与善,赞美的是“阿拉上海人”,貌似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可这么想那就错了。关键要看这家公司怎么“抖包袱”。而这场策划活动的“包袱”就在于以公司名义召开的通气会。通气会上,这家公司自然成了媒体聚焦的主角。而公司以“员工个人行为”来为自己开脱,则可摆脱策划活动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千万别以为这家公司是被揭发炒作了才不得不出来澄清。在任何炒作事件中,最后都会有一个既得利益的“接盘者”。毫无疑问,这家获得曝光率的公司正符合这一特征。 在这场事件中,尚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视频中以字幕提示:“佛山小悦悦离开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拷问着自己的良心,更有人说中国人不再有公德心了……”这表明,视频制作者可能是有意拿新近发生的、引起强烈反响的“小悦悦事件”来为这段视频“造势”。可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把道德当作一个炒作元素?倘若如此,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行为,恰恰反证了某些人的道德冷漠。只有没有任何道德感的人,才会拿小悦悦这样的惨痛故事来当作炒作的桥段。不可否认,小悦悦暴露了这个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但只要有点良知的人,大概都不会拿这样的事情当作娱乐化或炒作的元素。 还有一个细节,这家公司负责人在通气会上称:“哪怕这件事情是假的,是虚幻的泡沫,我也希望让周围的人可以安静地躺在这个泡沫中,不去戳破它。如果戳破它,可能导致更多人受到伤害。”这是一个非常混蛋的逻辑。追逐眼球的炒作犹可忍,但如此道貌岸然地赋予谎言以正当性,实在令人忍无可忍。照他这么说,只要出发点(初衷)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了。看来,拿一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来哄骗世人,这是大多数无耻者的惯用伎俩。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荒诞的说法居然博得了不少人的呼应。 “即使这件事是假的又怎样?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善!”在相关采访中,类似说法一再被人重复。这与汶川地震中流传的一则“感人的虚假短信”何其相似!当时有媒体报道,一位母亲在地震中用身体保护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在她的手机上写着一句临终告白:“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则“文学作品”。当有人对此进行质疑时,也有网友说:故事是真是假无所谓,只要感情是真的。 虚假的土壤长不出善的树苗,嫁接于谎言的树枝结不出善的果实,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可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这种所谓“善意的谎言”?这也许是因为当前许多人对社会道德沦丧深感焦灼,希望多出现一些好人好事。但这也可能反映了,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诚信不仅是维持社会基本运作的润滑剂,更是爱与善不可或缺的生长土壤。 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不可能形成健全的道德体系。如果说“孕妇晕倒众人救”只是策划公司的一场街头表演,人们不妨一笑而过。有些人对这种戴着伪善面具的炒作缺乏足够警觉,甚至还表示认同,这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或许可以说,这种不辨真伪、毫无原则的社会思维,恰是产生这场毫无人性底线的无耻炒作的一个深层次因素。 2011年10月28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校长推荐制”打补丁难解诚信软肋

“校长推荐制”打补丁难解诚信软肋 文/魏英杰 经过两年摸索实践,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进入规则细化阶段。其表现之一是日前推出的校长推荐制实施方案及其细则,另外就是刚发布的《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这本手册将发放给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由高一、高二学生填写,作为“校长推荐制”和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 北大“校长推荐制”推出时就遭受激烈争议。当时,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说这是“一道美妙而难念的经”,而北大出身的美国学者薛涌也表示此举有悖于“中国国情”。揣其大意,推荐制固然符合自主招生理念,但在现实中难免遭遇水土不服。例如,有人就此质疑:谁来保证校长推荐的公正性? 这一质疑,暴露了“校长推荐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这就是,“校长推荐制”的根基在于个人诚信,而这一点恰是目前国内社会的一大缺失。在国外,老师给学生写推荐信,大概不会有人认为这个老师拿了学生红包。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可在国内,人们的想法会是,这个老师肯定拿了人家什么好处,不拿才奇怪。在这情况下,推荐制很难实现其制度设计初衷。 原本事情很简单,校长(或经过集体评议)觉得哪个人可获推荐,直接签名就可以。但由于害怕公正性出问题,如今不得不加以规则细化。相关细则不仅包括被推荐学生的“入选”条件,还制定了相应遴选程序,比如规定中学应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可这样一来,所谓“中学校长推荐制”,实际上就成了“中学推荐制”,校长签字不过徒具象征作用。最终,肯定还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最容易进入推荐名单。“校长推荐”的制度悖论,至此表露无遗。 细则也好,《素质养成手册》也罢,实际上都是在给“校长推荐制”打补丁。既然“校长推荐制”难以绕开诚信缺失的暗礁,再打多少补丁,效果恐怕也有限。例如,手册的“成长历程”部分要求学生按月主动记录、自我总结,具体事项包括“本月你为父母或亲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等。问题是,谁能保证学生说的是实话,又有谁能监督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如果是父母,他们会在子女的手册上写个“NO”吗?学校又会这么做吗? 自主招生在整个大学招生中所占份额很小,由“校长推荐制”进入自主招生渠道的学生数量更少,就此而言,倒不必对这项自主招生政策过于苛求。但也不得不说,“校长推荐制”所遭遇的诚信软肋,很难以打补丁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在个人诚信难以确保的前提下,让学生记录自身道德水准,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近些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新招迭出却走不出困境,与此也有莫大关系。这更多是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出了问题,而不全在于制度设计不合理。从这角度看,“校长推荐制”体现了北大的一个美好愿景。遗憾的是,相形于当下社会诚信状况,这项制度注定是个“早产儿”。当然,倘若北大这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反倒让人产生几分敬佩。 2011年10月26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小悦悦,这个世界会变好的

小悦悦,这个世界会变好的 文/魏英杰 一大早起来,就看到了小悦悦离世的消息。虽然心里多少有些预感,可看到报道后,心情依然十分沉重,难以平复。 任何关注“小悦悦”事件的人,看过那段现场视频后,都不可能不受到震撼。任何有良知的人,可能都会发出同样的问号: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普遍对那18名路人进行谴责,乃至于还有人动议将见死不救入罪。可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小悦悦究竟是死于两名肇事司机的残忍,还是路人的冷血,抑或父母的监护不周,甚至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只能说,小悦悦事件并非孤立的,这是一个社会道德法制总体状况的具体呈现。因此,任何孤立措施都难以阻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前一天,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这段话说中了一个事实,“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和制度条件、社会环境以及每个人的道德意识都有着直接或隐秘的关联。 事实上,人们很难判断,在那样的具体情境下,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判断,自己会采取什么行动。更准确地说,在那情况下许多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除非制约条件发生了变化。 我相信那两名司机并非真的那么冷血,碾压女童后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扬长而去。排除他们真的没察觉压到人的因素,让他们这样逃离现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试想,如果撞人逃逸在法律上是重罪,他们敢这么离开吗?这样的话,第一名司机即便心想是碰到什么障碍物,是不是也会赶紧下车察看? 我相信这对父母肯定非常疼爱小悦悦,这是人之常情。可为什么,他们会放任让两岁女童在那么纷乱复杂的地方走动?这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环境熟视无睹,还是缺乏监护意识?如果法律规定,若干周岁以下儿童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必须由成人陪伴或看护,否则监护人将面临相关起诉,他们还会这么做吗? 我还相信,若非真的没看到,那些路人不会连打个电话报警的爱心都没有。除非说,那么凑巧有18个道德败坏的人经过那里,否则只能预设,这些人的道德水平其实和我们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却毫无例外地选择了离开?可以说,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法律制度也能够很好地保护行善行为,想必他们的选择会不太一样。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每回报纸、电视上报道那里发生灾难,哪里有人因无钱治病陷入困顿,许多人都会热心参与。在微博上,当人们看到有人需要救助的信息,也会毫不迟疑地捐款救助。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虽然小悦悦父母一开始拒绝捐赠,可还是有许多人纷纷前来捐款。在“吴菊萍事件”中,有人甚至坐飞机到杭州,硬是把钱放到当事人手中。这和现实生活中人人自顾不暇、甚至不无冷漠的状况似乎不相吻合,让人怀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中国。 细想了也不难理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恰是真实的中国。中国人并不缺乏爱与善,只不过因为上述慈善行为大多数是单向行动,人们把钱捐出去后,不必担忧发生对自己不利的后果。(即便可能上当受骗,那也是在可承受范围内)街头救助、见义勇为行为又不一样,人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可能权衡利弊,防止惹祸上身。在现实生活中,救人反被诬的现象并不少见,南京“彭宇案”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不得不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这一边挡住了外界的威胁,另一边也扼制了自己的良知。 人之初,性本善。人行善的冲动和逐利的冲动一样,都是人性固有的特征。只不过在特定环境下,人为了自我保护,会选择扼制、掩藏这种行善的冲动,借以远离是非和陷阱。从这个角度来讲,谴责那些路人固然容易,可要改变与他们具有同样心态的人的行为模式却很难。小悦悦躺着路边,只要有人伸出援手,也许后果将完全不一样。可这咫尺之间,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跨越这道鸿沟,需要搭建一座人性与制度的桥梁。这座足以修复社会道德缺失的桥梁,显然光靠谴责这些路人是难以实现的。 小悦悦已经去了天堂。这个消息坏透了。整个事件似乎展现了当前社会和制度的完败。因为这个社会的道德良知、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竟然难以挽回一个无辜儿童的生命,眼睁睁地看着小悦悦以这种方式离开人间。这种痛,和小思怡事件、小伊伊事件一样,将长久地叩问人们的内心。 真的必须改变了。此时,我们不仅需要一把“良知的尖刀”,不仅需要付出刮骨疗伤的创痛,还需要唤醒被扼制和自我掩藏的良知,搭建一座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桥梁。这座桥,必须以公民意识和现代法治作为基石,才能确保不会崩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诉小悦悦:这个世界终究会变好的。 这是整个国家欠她的一个告白与承诺。 2011年10月21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失去了爱,教育将会怎样

失去了爱,教育将会怎样 文/魏英杰 西安一所小学做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举动:该校特地为一年级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定制了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佩戴。这些所谓的差生,就此被贴上了标签。当学生们走出校门,红领带和绿领带将他们分成了两类人。 非常佩服国内某些教育管理者,这些人除了给正常教学工作添乱外,最擅长的就是摧残人性。给好孩子戴上红领巾,给所谓差生戴上绿领巾,这和把人分作三六九等没有任何区别。如此明显的歧视性做法,学校竟然不觉得有什么错,反倒强调这是为了激励孩子们上进,是一种教育探索。将心比心,如果这些人的子女也戴上了绿领巾,他心里会怎么想,孩子心里又会怎么想? 学校方面还说,这是参考了外地一些学习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据报道,上海、北京等地曾出现过这种绿领巾,但已被叫停。不知道,该小学参考的又是哪里的做法?考虑的又是家长的什么特殊要求?倘若真的还有地方这么做,那只能说明这些学校负责人和西安这所小学负责人一样愚蠢,完全没有意识到此举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初衷考虑问题。 教育的功能当然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思考人生,形成自我价值观。在这其中,爱的教育是一大主题,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孩子们懂得爱,学会爱别人,也被人爱,这样的话,他们踏上社会后,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与人和善相处,享受爱的快乐。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这意味着,失去了爱,生命就空了。 这所学校却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给孩子们灌输仇恨意识。因为佩戴了绿领巾,孩子难免会有自卑心理,而那些佩戴了红领巾的学生却可能因此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事实也是如此,戴了绿领巾的小孩一走出校门就赶紧摘下来,而戴红领巾的小孩则因此不爱与这些“绿孩子”玩在一起。在这情况下,这条绿色飘带好像一条无形的隔离墙,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种人,并在他们的心灵里埋下了恨的种子。 可怕的是,类似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现象。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人们不乏找到这种仇恨教育的范本。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不难找到仇恨教育的影子。甚至可以说,这种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教育的一种投影。许多家长都是这么教育小孩的:如果你被人打,一定要打回来。在打和被打之间,理性缺位了,宽容消失了,有的只有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教育。为何这所学校进行了人格歧视、实施了仇恨教育而不自知?从这个角度看,这就在于他们已经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了。 有爱,世界才能够存在。失去了爱,暴力将生根发芽。倘若在学校里,爱的教育被漠视,恨的教育恣意生长,最终将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恐怕不难预见。就此而言,这所学校不仅应赶紧停止这种愚蠢举动,还有必要对所有被强迫佩戴了绿领巾的孩子们说声——对不起,我们错了。 2011年10月18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偏离立身之本让淘宝付出代价

偏离立身之本让淘宝付出代价 文/魏英杰 由于淘宝“十月围城”事件,原想在美国呆一年的马云从美国飞回灭火。在紧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马云强调淘宝商城打击假货的原则绝不会退让,但承诺将商城新规实施时间延后,保证金也将暂时减半收取。 这次事件尚未完全平复,从目前情况看,事态正朝好的方面发展。淘宝推出的五大“维稳”措施,相信超出不少人的预想。这不由让人一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多次表示“太累”的马云,这番更说出“下辈子不想再做电子商务”的话,可见此事对他的影响。 回头来看,这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直至引起商务部表态和干预,值得企业本身反思的地方实在不少。实际上,大多数人对淘宝此番政策调整的本意都能表示理解。比如打击假货,提高商城服务质量,这既关涉淘宝存亡,也涉及商家利益。只要想在商城上好好做生意的,谁不指望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为什么一项立意良好的政策,却引起这么多人反感、愤怒?淘宝方面多次暗示,闹事者仅是一小部分对商城心怀不满的人。问题是,哪怕这些围攻商城的人只有10%是不堪承受新政压力的人,是不是也该引起淘宝的充分重视? 正如马云所说:(这次)政策制定的想法是对的,方法可以更完善,沟通可以更完善。这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相关政策在具体操作中被念歪了经。何以如此?这又是因为,随着淘宝发展壮大(并分拆成三家独立公司),目前暴露出了偏离企业初衷的现象。由于没能守住企业发展的初始定位和立身之本,这才导致淘宝付出了被围攻和指责的沉重代价。 作为一家C2C平台,淘宝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以低门槛吸引了无数渴望发展的小企业和个人。只要有一台电脑,谁都可以在这平台上展开创业之旅。淘宝聚集起来的大量人气,既是淘宝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后发展出来的支付宝、淘宝商城的主要基础。淘宝这么做,与马云打造阿里巴巴的理念是一致的,这就是立足于中小企业,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获得自身的生存空间。因此马云才会说,谁不关注中小企业,谁就不在关注自己的未来。 但在“十月围城”中,虽说淘宝商城的政策意图在于通过市场手段,挤出商城害群之马,但从相关政策及其操作来看,也不无打压中小卖家之嫌。淘宝商城当然可以提高保证金和年费,但这并非单方面之举,否则难免让人感觉过于粗暴,缺乏对中小卖家必要的诚意。更何况,相关政策对那些刚进驻商城的小企业,也缺乏过渡阶段保护以及善后措施。(新推出的五大措施才照顾及此)这从淘宝的运作理念来看,这绝对是一种大忌。也因为这样,此次商城升级才会被外界解读为“过河拆桥”。 采取伤害其他卖家的形式维权,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应受到谴责。但淘宝也应从事件中反思,看看自己是否有做不到位的地方。只要自己站得直,就不怕被人伤害。那些借机攻击淘宝或试图混水摸鱼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走向歧路而全然不觉。这次事件不仅反映出商城管理者对待中小卖家缺乏善意,更暴露出淘宝公司出现偏离企业初衷定位的弊端。否则的话,对待“十月围城”,淘宝一开始本不该如此急于“反攻”。 倘若淘宝出台“维稳”措施是迫于行政压力,而不是来自于自身反思和深入认识,今后很可能还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011年10月18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