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CDT周报】第79期:他们如此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只可惜不是在去年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2.7.25
主题归类:CDT周报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上期周报:【CDT周报】第78期: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黄包车

本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5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6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条,累计向读者【推荐媒体】72个,刊登读者投稿9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7月20日,是郑州洪灾一周年祭。一年前的这一天,河南全省遭暴雨侵袭,省会城市郑州在短时间内降雨突破极值,耗资五百多亿打造的“海绵城市”排水系统未能经受考验,全市形成严重的积水内涝,地铁五号线也被洪水淹没,大量乘客受困,最终造成14人死亡、5人受伤的惨剧。整个灾情期间当局美化灾难、阻挠报道、审查言论、瞒报灾情……导致了严重的次生灾害。直至2022年1月官方才公布郑州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瞒报139人)的调查结果,但这一数字仍饱受争议,民间要求公布全部遇难者名单以及树立一座“7.20纪念碑”的诉求未得到回应。在一周年纪念日当天,网民线上线下纪念活动均遭到了遏制:微博将话题“#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一周年”以及相关图片屏蔽;郑州当地一些花店表示接到了不能出售纪念鲜花的命令;有人委托快递小哥将鲜花送到了事故地铁口,却遭到警方的统一清理、收缴。有网民感慨“(如此)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只可惜不是在去年”。一场灾难性的指挥事故,百姓付出了惨痛代价,最终责任基本都归咎于天灾,连批评与纪念的声音都不允许存在,而今年郑州再遇暴雨,街道积水依旧。人们越发意识到权力机制运作下郑州洪灾暴露出的荒唐与怪诞,其实才是各种奇葩事件不绝如缕的根源。自洪灾以后,恶意返乡、高速隔离、无访社区、储户红码、银行暴雷、烂尾楼盘……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看来“一些系统性的矛盾,只能掩盖一时。击鼓传花的模式,总有漏出底裤的一天。”

imgv
imgv

7月17日-24日 这一周,国内新一轮的新冠疫情反弹,清零政策下引发的防疫乱象频生。例如,广州龙溪中路一小区上百户业主酒店隔离期间,社区强行破门进入家中统一消杀和人员排查,而当地永平街道办更是执行了“7天不做核酸检测注销门禁卡”的非法措施。深圳白石洲村在出现疫情后,大量听闻消息的民众紧急逃离,官方对外溢人员精准赋黄码,并下达“谁接待、谁负责”的指令。成都在公布本轮疫情流调信息后,因多名初筛阳性人员均有公职,大量时间地点信息汇总意外暴露出“多次多彩的体制内生活”,深挖此事的一篇10W+网文遭到删除,阳性人员个人信息首次受到了“严格保护”。北京宣布按照“非必要不举办、不承办”原则禁止全市酒店的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聚餐活动,名义上是为防范疫情传播,但这种不晓民间疾苦的一刀切政策受到大量网民的炮轰 —— 只准xx开会不许百姓过生日。兰州则在本周出现了“少有人知”的严重疫情,始终未能得到足够的媒体曝光,有当地人反映购买物资困难,每天病例却只多不少,情况令人忧虑。而辽宁丹东市一家医院竟也受疫情影响“效益不好”数月发不出工资,这远远超出了许多防疫爱好者的想象。有网友评论称,环境消杀、口罩、防护服、核酸、疫苗、健康码、隔离,每一个侧面有着不同的问题,却共享着相同的加码防疫逻辑,如今这一切已变得无比的顽固与反科学。7月23日,北京突然宣布“现职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完成接种新冠疫苗”,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猜测,但同时也遭墙内全面禁评。早在今年3月官方宣布疫苗全程接种比例达88%,拖后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完成接种”被认为是疫情放开的一个铺垫式信号,清零政策恐在一片经济社会危机中被迫换肩。那么接下来,所谓的疫苗信心将得到检验——什么时候能开放呢?什么时候能不要核酸呢?如果不能,还要继续清零,那打疫苗干什么呢?

file

一周荐读:

一年过去了。朋友在群里发了张截图,我有些惊讶。截图上说,今天是“7.20事件”一周年,订了两束花,打算下班后去隧道旁悼念死者,但花店来电话说,接到通知,不允许将鲜花出售给试图悼念“7.20事件”的人。我不理解,觉得“不允许出售鲜花”这样的操作有些离谱,不太真实,当地这样做吃力不讨好。朋友决定买花试试。

本期CDT报告汇看点:“一带一路”不仅输出债务还涉及人口拐卖;从百万条社交媒体信息中看中共如何做新疆“大外宣”;七月上旬中国新增五起宗教迫害事件。

一周关注:

北京市政府发布了最新《北京酒店疫情防控指引》,其中“按照‘非必要不举办、不承办’原则,全市酒店不承办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群体性聚餐活动”的规定引发网民关注。不少人猜测,这条禁令或许与即将到来的二十大有一定关联。

知乎账号 @经济观察报 提问:浙江宣传发文称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这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集智社群:做题家这套话语其实可以深挖一下,包括其背后的整个应试教育体系,其实是一套庞大且深入人心的维稳机制。这种“幼稚思维”是整个应试教育体系长期规训的结果,同时为维持社会稳定贡献了相当重要的效用。如果连分数都不好用了,那么要拿什么来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

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全国整体平均招聘月薪为9283元。这条消息在微博引起了网民热议,但最终相关话题“#惊!全国平均月薪超九千”遭到屏蔽,一则投票结果显示有86%的网民自认“没有达标”。

every_glance:领导人都打过疫苗了,而且对我国疫苗高度信任,那请问什么时候能开放呢?什么时候能不要核酸呢?如果不能,信任在哪里,自信在哪里,打它干什么?

7月21日,“丹东一医院数月未发工资”引发关注。消息一出,瞬间顶上微博热搜,在评论中,多名网友留言称,自己所在医院也有发不下工资的情况。

“还没封城,只是临时性管控,但已经出现问题了。”“之前四月份已经封了一个月,这次又是,这样一来,很难。”“有的地方已经买不到基本物资了,身边朋友说附近超市和外卖都关了。”

一周惊奇:

此轮成都疫情流调信息的特点便是出现了这些"未命名"的地点,有趣的是这些地点正好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借着流调信息也可以窥见一些体制内的生活。(一般人)平日里可能感受不到,对体制内的生活也只能极尽想象,但这一份疫情的流调,也能让我们看到一点其中的样子。

《隐入尘烟》是海清主演的一部电影,电影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农民夫妇,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是完成度很高的乡土电影。然而电影上映以后,观众不相信的却不是“这些农民不劳动”,而是“这些农民打扮太土”。

5月14日下午,黄同学和李同学在清华大学天猫超市留言墙小桌上放了10面彩虹旗。当天,黄同学和李同学即被要求约谈,两位同学都没有同意。随后两位同学都被各自的辅导员威胁毕业,具体措辞为“可能影响你的毕业”“关系到你是否还能在这个学校呆下去”。

玩玩具、过家家,是儿童塑造世界观的过程。若真实世界不堪,玩具世界也必然崩坏。我们这些大人,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怎样的真实世界?我们的孩子,未来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一周讽刺:

中国数字时代将近期流传于网络上的热门图片整理成册,制作了最新一期【图说天朝】合集。本期图片话题涉及:辱包、香港回归25周年、河南村镇银行暴雷、网络审查等。

拜登,你是否“非必要不离华盛顿”?你在“确需离开华盛顿”时,是否经过审批,并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拜登,我注意到你最近刚刚结束中东之旅,你在返回美国后,是否进行了“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你这个群主是怎么当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坐在他对面的王静委员。王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乡村振兴读书群”的群主。“群众推荐的,因为是积极分子。”她朗声答道。

(作者因发布此微博遭封号)秃顶爱拉屎:听了下周杰伦新歌,俺只能说哥们儿,人到了年纪到了时候就该体面地退下来,这样你也有面子大家也开心是吧……

这是一张反映2021年1-4季度以及2022年1-2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图(季度同比),乍看之下,曲线还算平稳嘛,说明问题不大?不过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横轴和纵轴就发现了点不寻常。

大家对贫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同样对富有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吃瓜群众围观王澄澄们的生活时,顶多也就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而已。再说了王澄澄的400平别墅,还远远够不到大观园的水准……说到底,咱还不如刘姥姥,刘姥姥至少进过大观园。

一周声音:

在这种时候,一个明显并不适合话剧舞台也无意于深耕话剧艺术的当红偶像,还要去跟普通人争抢一个体制内的话剧编制名额,先不管程序到底规不规范,社会情绪就已经被点燃了,那是对“赢家通吃”现象的愤怒。

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脆弱而呆滞的系统。虽然刚开始时系统似乎风平浪静,但系统的变弱只是时间问题,而它的退化是渐进而无声的。系统崩溃的时间取决于系统内垃圾积累的速度,和一些无法预见的意外因素打破系统内部的平衡。

我想探讨的是“加戏”作为一种现象,如今已经相当普遍。为了加戏,有些人已经不顾一切。“揪心”这种不顾新闻业务的加戏倒也罢了,重要的是某些人为了加戏已经不择手段,不顾科学,不顾常识,不顾规范甚至不顾法律,未经允许就强行“破门而入”。

环境消毒只是新冠防疫一个小小的侧面,口罩、防护服、核酸、疫苗、健康码、隔离,每一个侧面有着不同的问题,却共享着相同的加码防疫逻辑。通过环境消毒这个相对没有那么敏感的话题,我们可以窥见加码防疫的强大诱惑力与顽强生命力,看到科学防疫的重重困境。

一周故事:

大量的国际航班熔断,海外回国机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处在毕业季的留学生一票难求;而即便幸运地避开了熔断,在起飞前他们可能也会因航空公司超售而被“踢”。从5月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开辟”了另一种方式回国——经香港回中国内地。

这是很多县城的图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离开县乡,去往更高线的城市,但他们又依赖家乡的资源保障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他们掏空几个钱包回县城买了房,像是买到一张通往更好生活的入场券,而那些房子本身,大多数时候,可能是鲜少居住的钢筋水泥。

楼盘烂尾的几个月里,他晚上常常睡不着觉。房子没了,可是自己还是得留在郑州,工作和社会关系都在这里。眼下他一边参与推动楼盘复工,一边在网上看房。这次,他想买二手房。

“你是她的谁?”“你为什么要救她?”“你打算救到什么地步放手?”“你承担的起这些风险吗?”那天作者不断被问的这些问题,来自医生来自护士来自警察。在6月短故事学院里,五十写下了自己在上海封控期间特殊的一次经历一整夜陪护了一位素不相识的邻居。

面对努力“背景提升”得来的累累硕果,许可问自己:这些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她考证,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考。她实习,因为中介说要有4份以上实习才有竞争力……很多时候她认为这些行为重复且无聊,但看到身边人都在卷,她也必须卷起来。

一周分析:

现在网络键盘侠和对线水平与日俱进,让我已经跟不上。偶然有幸经历新型互怼用语洗礼后,对于网络用语的容忍度仍然处于远古时代的我,不禁心里受到了万分伤害,甚至还被打的措手不及。

基本盘开始不约而同做一件事,不再是骑自行车去机场听一句鸡汤了,也不想再掉进所谓”提升自己“的圈套了,而是——找坏人。“对时代明明充满信心,但是对自己却没啥信心”。这不对啊,逻辑不对啊,这中间必须有个坏人,逻辑才能自洽。

一个万亿级的数字,过于庞大,对个体来说往往不那么有实感。那么,7.55万亿到底意味着什么?谁支付了这7.55万亿的资金?花在了哪里?其中有多少用于抗疫支出?

在中国,热射病,因其受害者一直是体力劳动者、贫困人群而长期不为人所知。直到撞上了新冠疫情,极端的高温中,这种病死率比新冠病死率高数百倍的疾病,随着身着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的倒下,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一周视频:

7月19日,香港元朗袭击事件三周年前夕,一群香港独立记者制作了专题记录《721 未完的案》,总结了过去几年间由民间社会搜集的线索,并采访了几位一直锲而不舍希望追寻事件真相的当事人。

由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槽点过多,延伸出了一套庞大的网络词汇体系,甚至有发展形成一类网络亚文化的趋势,广大网友给这一类现象冠上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辱包文化。调侃恶搞国家领导人,其实是广大网友的一种黑色幽默,为什么中国政府偏偏这么敏感呢?

7月18日,深圳南山区白石洲村传出因出现疫情而要再度被封控,大量听闻消息的民众连夜逃离,甚至有人尝试翻越围墙。仅在三天前,白石洲村因“十天内无新增新冠阳性感染者”刚被降为低风险区。

7月17日, 微博账号@硬核科技迷发布了一则视频。据该博主称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牧民们在草原上拍队进行核酸检测。长长的队伍里,有牧民牵着马,还有牧民带着孩子。在队伍的尽头是三个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坐在草地上用简陋的医疗设施给牧民进行核酸检测。

7月14日,一则由微信视频号@VincyWw上传的视频在中文互联网中被广泛传播。视频描述的事件背景是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1320弄小区居委在并未通知家属的情况下,私自上门给98岁和92岁老人注射新冠疫苗。没过多久,老人身体异常,基础病发作,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