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裁判文书网前途未卜,低迷经济要靠国安拯救(2023年12月)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耀洁中国经济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网民的声音一直是中国数字时代关注焦点之一。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操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些声音虽然渺小,却精准地道出了时代的病症,而“发声”背后的勇气和良知,也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正如詹姆斯·斯科特所言:“犹如无数的珊瑚虫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珊瑚礁,无数个体的不服从与逃避行为也形成了自身的政治或经济堡礁……当国家的航船搁浅在礁石上时,人们通常仅仅关注船只失事本身;他们没有注意到,正是大量微不足道的行为才是造成失事的原因。”

中国数字时代在“每日一语”栏目中以字卡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些声音,同时在“网语馆”、“公民馆”中对这些不服从的声音进行存档。同时,在每月的“CDT 网语”栏目中,梳理当月舆论焦点,并精选这些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本月新现象:国安抓经济

2023年12月11日和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3日、14日、15日,向来较少插手经济事务的国家安全部连续三天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前经济形势发声。其中以15日发表的文章《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最令人称奇。

文章指,指“唱衰中国经济论”是人为构建的“话语陷阱、认知陷阱”,“妄图对中国开展战略上的围堵打压”;并批评“安全替代发展”、“排挤外资”、“打压民企”等是西方的虚假叙事,“故意制造、挑动和放大安全和发展之间所谓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真实目的是扰乱市场预期和秩序,阻断我国经济向好势头。”

文章又称,国安部将“坚决依法打击惩治经济安全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安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国安力量。”

img

与此同时,各大官媒也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作为舆论宣传的重点。一时间,“妄议经济”成为了敏感话题,中国经济只能被“唱响”,不能被“唱衰”。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许成钢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称,2015年中国发生股灾时,公安部负责官员曾到上海抓了一批做空的投资者,而这次国安部再次就经济问题表态,则说明当局不再只是针对经济犯罪或做空行为,而是把唱衰中国经济也认定是敌对势力:“金融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人民要判断经济的走向,来决定是做多还是做空。如果经济上禁止讨论负面的,那就是不允许人对经济做出讨论……任何证券市场的运作基础都是法制,当你使用行政和暴力,(例如)禁止出售的时候,这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法治。”

知名财经博主曹山石在 Twitter 上嘲讽,“如果经济股市唱衰就能下来,那应该组织专人把美国经济喊下来。毕竟人多,14亿人口是美国好几倍,唱的声音不是更大?”

其实,当中国经济已经需要国安部门介入的时候,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人们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因此有网友精妙点评道——“禁止唱衰中国经济本身实际上就已在唱衰中国经济”。

img

无独有偶,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舆论引导原则下,连中共一贯标榜的“实事求是”s思想路线也成为了敏感话题。

12月25日,财新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社论,重温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所提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文章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式大好且越来越好’,实则民生凋敝,贫穷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正在被腾飞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知耻近乎勇,唯有靠实事求是,中国才能跳出‘绝对贫困陷阱’。”但这篇文章发布后数小时就遭到全网删除。有网民对此点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就是,我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网语焦点

在12月,最受中国网民关注的焦点事件分别是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制度存废引争议和高耀洁去世。

我们将选取这两起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制度存废引争议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批评权是建立在知情权基础上,如果社会大众不能参与和了解司法裁判情况,又何谈监督司法。如此一来,司法的任性和专横可能在所难免。人们凭什么以及如何感受司法公平正义?

裁判文书上网是一种“看得见”的程序公正。西方有法谚云,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如今,人们“看不见”了,又如何能保证正义的实现呢?(选自《吁请最高法院紧急叫停裁判文书转内网的做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司法裁判文书不再规模性地公开,对法学研究与教育的影响可能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裁判文书公开承载着法治的目标。司法本身属于裁断性的权力,除特殊情形外(比如涉及未成年人,涉及国家秘密等),对案件事实、裁判结果及相应理由加以公开,原是司法的必有之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个案的处理,向公众传达法规范作为行为规范的一般信息,从而避免类似的纠纷反复出现并不断涌入司法系统。换言之,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只有通过法条与相应裁判的公开,才能有效地实现。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就我个人来说,我感受的甚至不止是遗憾,而是痛心。裁判文书公开的意义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促进司法公正。司法裁判是「良心活」,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第二,提升司法公信。让人民看到,绝大多数判决是经得起检验的;第三,明晰法律规则。判例是法律的最好说明、行动的最好预测;第四,促进社会信用。法院裁判能够提供市场交易所需要的信息;第五,辅助领导决策。科学决策有赖于良好的「数目字管理」。事实上,许多研究只有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才会准确,也更有意义,而这些研究的推进,都需要以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为前提。

img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在丰县「铁链女」案件中,实际上裁判文书的公开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许多学者、民众通过判决文书进行研究、讨论,发现当地法院的判决中有不少类似情形。但当时法院出于自我形象保护等的考虑,很快就下架了相关裁判文书,又在随后撤销了大量婚姻家事案件的判决。所以这次裁判文书的大量网上「撤销」实际上传递了一个信号,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法院的态度,但这实际上与目前中央的「阳光司法」「让公民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正义」的文件精神是相背离的。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担心和困难是技术层面的,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解决。但不公开裁决是战略、路线和方向性质的问题。传说最高法院在搞「典型案例」数据库建设,会公布经认真加工和仔细处理过的精品案例,这让情况看起来不那么可怕。但愿这只是暂时性的措施,类似「训政」之类策略,等法院裁判水平提高文书制作纰漏减少之后,还是会全面公布裁决。从法治的角度看,部分的「透明」不是透明,是违反法治精神的。

现实的模样:人生了病,当然就会疼。法律生了病,当然也得疼!人的疼,疼在身上。这法律的疼,应该是疼在“公正公开”上。一“公正公开”就疼,把“公正公开”收起来,当然就不疼了!不疼了,病就好了么?

疼了,如果不喊出来,时间长了,病就会加重,不是病死,就是病亡。死和亡,其实结局都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为了避免法律的“公正公开”因病而亡,裁判文书网——受不住,你就大声地喊疼吧!至少,让人们从你的喊声中知道,这司法,到底是为民,还是为权力?(选自《裁判文书网,受不住,你就喊疼吧》

天涯笔客:一起起从裁判文书网中曝光的案件,让网友们发现了一个事实:龌龊与不公不仅会实现,而且被以看得见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或许就是裁判文书公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吧。凡事有利必有弊,有人欢喜自然就会有人忧愁。所以,裁判文书公开会将一起起丑闻曝光出来,自然就会让心里有鬼的人害怕。正如有利益群体要大力阻止“全民免费医疗”,要阻止“官员财产公开”一样,自然就会有人巴不得“裁判文书公开”被关闭。(选自《有五类人最害怕裁判文书公开:他们在害怕什么?》

img

王泰人:裁判文书不对外公开,律师、学生、研究人员受到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不少人都已谈过了。此外我更担忧的是,如果裁判文书仅仅“内部可查”,相比“全面不公开”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当普遍的查询权利只对法官开放时,寻租和不平等便会滋生。有权查阅判决的人员是否会借此谋利?会不会导致律师和学者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研究也必须要“找关系”?是不是只有富有或“有资源”的人才能在审判中占据优势地位?(选自《普通人再也查不到法院判决,这意味着什么?》

关心法律业的一切:为什么近两年不仅公开数量锐减,之前公布的文书也大范围删减。由原来的“不公开是例外,公开是常态”变成了“公开是例外,不公开是常态”,近日有公号骂它“烂尾了”,其陈述主要原因有:现在法院做不到同案同判,公开会让大家看到很多同案不同判的案例,不利于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形象;最高法不把判决书上网作为业绩考核标准,各地法院抵触严重;爬虫把裁判文书网系统弄崩溃了;裁判文书上网影响一些“有案底”、有纠纷的当事人就业、贷款等,当事人申请撤销或者闹事,不利于社会安定;会被海外敌对势力借此来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危害国家安全。
此时此刻,俺想吟诗一首啊:
十年公开一场空,万般无奈在心中。司法改革难出头,依法治国要用功。(选自《十年公开一场空,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2023》

高耀洁去世

img

艾晓明为高耀洁撰写的挽联:中原血殇以慈母大爱奔走呼号扶危济困,暗夜独行有孤军义勇著书立说虽死犹生

张3丰:至少每个河南人都应该记住高医生,因为她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苦难的发生,而这苦难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这不是修辞,而是一个事实表达。艾滋病在河南的血液传播,是所谓“三年自然灾难”后本地最大的灾难,河南应该在郑州为她老人家树一个铜像,永远纪念她,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曾经阻挠和迫害她的人。(选自《悼念高耀洁医生:一个河南人必须感谢您》

项栋梁:某些浆糊脑袋的人说:只有那位科普艾滋防控知识,救助艾滋患儿的高耀洁值得尊敬,因为那是实事;那个领取国际奖项,将中国家丑外扬给国家发展添乱的高耀洁被众叛亲离是咎由自取。

事实恰恰相反:没有高耀洁医生家丑外扬带来的舆论压力,后续的献血法规修订、血液制品管理规范还不知何时能够落地。没有高耀洁医生奔走呼号带来的国际社会帮助,不知还会有多少同胞在浑浑噩噩之中感染艾滋病。(选自[《比起感动中国的事迹,我更尊敬把家丑外扬的高耀洁医生》](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3127.html))

img

林世钰:我记得,你曾在《高洁的灵魂》一书里对“故国的孩子们”说了一段话:但愿你们不会重蹈苦难的老路,因为世界正在前进呀。但愿你们能看见我们还没有看见过的曙光,因为太阳总要升起呀。但愿你们能走上光明的坦途,因为中华民族已经付足了代价,该到收获的季节啦。但愿你们终生留住美好的梦想,因为没有梦的星星就会变成地上的一块黑石头了。孩子们,请记住一个老人的祝福吧。即使我走了,那颗名叫“高耀洁”的小星星也会在夜空中看着你们啊。(选自《林世钰:高耀洁去世,我在纽约最爱的那个人走了》

朱学勤: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离开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对于他的离开,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熟悉‌‌“老三篇‌‌”的人不难看出,我只改了两个地方,将‌‌“外国人‌‌”改为‌‌“中国人‌‌”,将‌‌“来到‌‌”、‌‌“去世‌‌”改为‌‌“离开‌‌”。我以为,这也是最好的书面推荐,谨以此向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推荐:中国出了个高耀洁,她为维护13亿人的血脉做出巨大贡献,她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人类和平的贡献,她理应获此奖,她是这一奖项的最好人选。(选自《朱学勤:记好医生高耀洁》

img

庞皎明:在时局宽松之时,高老师得到嘉奖,实际上,在暗地里,自介入艾滋病的防治调查与揭露后,河南历届主官并不喜欢高老师。“血浆经济”造成的“血祸”并不独发生在河南,但因为河南有了高耀洁,不但让官员们颜面尽失,也阻滞了如走马灯一样走过场的党政主官们——戴上更高级别的顶戴花翎……如今,那个曾让官员们提心吊胆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不知纽约的冬天是否寒冷,每年冬天,我都要嘱咐注意保暖的高老师,已回到了天上。(选自《高耀洁 星常照》

仙桃爸:高耀洁,多好的名字啊,高尚、荣耀、纯洁。每次想起这个名字的感觉都是和蔼却固执,弱小却有力,而这都来自于一个裹了小脚的山东老太太,一个在险恶的斗争中苟活下来的知识女性,一个因为对被伤害与侮辱者不可抑制的同情而被迫流亡的老人。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铭记这个名字,讲述她的讲述,思考她的思考,见证她的见证。愿她在天安息,愿那颗代表高耀洁悲悯人格的38980号小行星星光不灭,永远照耀我们。(选自《流亡者高耀洁》

敏敏郡主:网上有关于高医生的诸多争议。无疑,高耀洁医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她坦荡,纯粹。在到美国以后,高耀洁医生从来不与海外任何组织为伍。她只想保持自身清白,害怕被人利用。除了伏案整理书稿以外,高耀洁医生的一个爱好是种花,她说,“花不会诈骗、拉帮结派、阳奉阴违。”
在遗嘱中,高耀洁医生也特别强调:“我想通过这个声明让世界上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生前的努力和建树,不能在去世后成为他人沽名钓誉的工具。”
这是一个干净的人,像她的名字一样:高尚、荣耀、纯洁。(选自《三位医生》

公子不才呀:没有人知道,老人这双饱含沧桑的眼睛,曾见证过几十年前发生在中国河南的那场“中原血祸”;而她那双并不利索的三寸金莲,曾踏遍祖国山河大地,为一群罹患艾滋病的底层贫民奔走呼号……我们的长辈都说枪打出头鸟,是的,王淑平高耀洁她们就是一只出头鸟,最后她的下场很惨,夫离子散,一生流亡。

我也知道,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会来事,懂得明哲保身,习惯做沉默的大多数,并且沾沾自喜。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些鸟来到世间,是为了做它觉得对的事,而不是专门躲在黑暗的角落避开子弹的。(选自《因艾滋病流亡海外11年,众叛亲离,为何成了亚洲英雄?》

img

程凯:与政治家、人权活动家、维权律师、敢于说话的记者不同,高耀洁远离政治,切近生命,举牌抗议不是她的武器,她的武器是她的悲悯、同情、关怀和走村串户的行动。

救助爱滋病人不是她的职业,是她的理念和价值坚守。她挺身而出不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而是为了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爱滋病人,为了那些艾滋孤儿。她成了爱滋病人的守护天使,艾滋孤儿的母亲。她不仅揭露黑暗,而且以一己弱势女性,残病之躯,点燃自己,照亮黑暗。

流亡的良知高耀洁与中国的所有政治流亡者也不同:为了继续揭露血祸,她耄耋之年辞国出走,她付出的是故土家园,明知永无归路。(选自《流亡的良知——高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