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关于住房养老金,他们都说错了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8.26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老板的老巢”
主题归类:房屋养老金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关于住房养老金制度,这段时间一下引发关注。

有自媒体造谣解读为房产税,甚至把维修基金的标准直接修改成住房养老金收费标准。

比如这个:

file

也有一堆的专家学者跑出来安抚大家,说放心,不会增加居民负担。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近日撰文表示,这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

目前,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因此,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这同样是胡扯,因为这注定是一笔新增支出,政府又不创造财富,这一笔支出总是要有人承担的,怎么可能不增加民众的负担呢?

今天,我就来解读一下,到底这个住房养老金是一个什么东西?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月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依靠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关乎长远。提高安全韧性水平要重视和依靠制度创新。

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另外,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

从以上这一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购房时收取的住房维修基金不足,不足以保证在房子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维护、体检成本,因此,需要新增资金筹集方式

2、要建立的是一种长效的制度,也就是能够确保资金源源不断进入,才能确保维修、体检、及保险经费的充足

3、三项制度中,体检制度将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监管,也就是必须定期体检,以确保及时发现风险,房屋保险制度则是采取市场化手段,那就是需要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以确保出事后有人赔,而住房养老金制度则是一种资金筹集手段。

4、制度建立的目的,是解决越来越多的老房子维修问题,因为地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很多房子进入高风险期了,但由于中国楼房的特殊产权形式,以及小区管理诸多限制,导致房屋未来风险被忽视。

好了,要怎么理解呢?我来做一个类比吧。

就如同,现在要求全国人民都必须体检了,发现有病就要去治了,体检费用和治疗费用要建立一个制度来筹钱。

大家更关心的是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到底这一笔钱怎么筹?有些人说,不是交过了维修基金了吗?甚至还没有花完,怎么又要交了呢?

专家们也都说明白了,那就是要建立公共账户。

公共账户其实大家很熟悉这个东西,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分为公共账户与个人账户。

我的判断就是,实际上,住建部推的这一套制度,与现行的医疗共济制度本质上是一回事,可能会在个别细节上,与之有所区别,但本质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这个制度将会形成以下结果:

公共账户是一个公共的资金池,所有参保的房屋的维护费用都可以从中支出,而个人账户则是一个小区这一栋楼业主们共有的一个资金池,这一笔钱只能花在这个小区或这一栋楼。

不断增加公共账户的资金量,就能让所有的房子,都有稳定的维护基金来源,个人账户的钱花光了,但公共池子里还有钱,这样就能确保经费来源。

那么资金筹集的渠道是什么呢?公共账户的钱从哪来的呢?

要知道,住建部明确地提出是一种制度性的资金筹集渠道,也就是不是由财政临时划一笔钱,而是有着稳定的来源,这就是某一种名目的税。

你要把它理解为房产相关的税,也是没有问题的。但与普遍认知中的房产税是有所区别。

制度是处于试点过程中,但是我可以推理出以下资金来源渠道,并分析其后果

第一种:向开发商收取

在开发商卖楼时,再收取一笔钱存入公共资金池

这时的承担者,是开发商或是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条的企业和从业者。

如果直接从开发商的利润中收取,那就是由开发商承担;

如果直接从开发商的售价中收取,他就是一种类增值税的东西,最后由整个地产链条中的企业和员工们一起承担;请注意,增值税不是由消费者承担的,而是由链条中所有的生产者,包括企业员工承担的。

这个链条中,包括政府(卖地),包括农民(供地)。他们一样会受损。

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不由成本决定,地产商做不到把成本转嫁给客户,否则地产商为什么现在要降价卖房?

那么,这时,就是地产业所有企业主及员工为买房子的人提供维修资金,他们的利润将减少,员工的收入将减少,换来住房养老金公共帐户的资金。

第二种、向政府收取

向开发商收取时,其实也会向政府收取,因为中国的土地供给都来源于政府,政府也是房地产行业的供应商之一,当开发商在卖房时需要交一笔维护费用时,那么,在土地拍卖时,他们就会降低对政府的报价,从而使得政府的卖地收入降低。

但如果单独向政府卖地时的收入征一笔税,这时,就是由政府来承担,当然这也是表面的 ,因为政府的地来源于土地征购,他们也会降低征购土地的价格,以降低成本,最终就将由卖地的农民们承担。

第三种、向购房者收取

对于老房子的业主,想让他们交钱,那是千难万难的,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要收取直接税,特别是征对存量资产收税,比登天还难。

但征收环节税是可能的,也就是在买卖房屋时,要求买房的人,除了交小区的住宅维护费用以外,再交一笔公共维护费用。

如果单独只采取这种方式,表面看,就是新房业主们为所有的老旧房子业主们的维护基金买单。

但是,实际承担者依然不是新房业主,因为如果买房需要额外再交一笔钱,这相当于房子的价格上升了,前面我说过了,成本不能决定价格。因此,地产商要在这种情况下将房子卖出去,依然需要降低房子的售价,所以他与向地产商收取是一回事。

第四种、向所有持有房屋的人收取

除了已交的本小区本栋楼的维护基金外,另外每一个业主,都要交一笔公共维护基金,这个就无法转嫁了,他必然就是由业主们自己承担。

由于是向公共资金池注入资金,也存在谁吃亏谁占便宜的事。

如果按面积征收,那就是大房子的人为小房子的人买单,因为风险相差不大,但面积大的人出得更多;同时,更新的房子的业主,为更旧房子的业主买单,因为旧房的风险系数显然更高。

这是社保由年轻人付钱给老年人治病养老是一回事。

第五种:印钞来投入

前期可能是由某一部分人来承担代价,但不够时,就发债来处理,最终债务由货币超发化解,这就是印钞来承担。

这种的后果,就是全民来承担有商品房的业主的维修费用,其中受损最多的依然是农民,因为农民没有多少商品房和股票,他们的主要有流动性的财产就是现金。

这时,他们的储蓄将在通货膨胀中被转移到城里人的公共支出帐户,去养他们的房产。

农民子弟们除了要通过社保要养城里人的爹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房爹。

以上,就是几种征收方式及其后果的分析。那么,这个制度会采取哪一种呢?

我分析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学习社保当年的模式:

1、现有买了房的人,他们的公共维护基金,由政府从地产商这里或土地基金这里收一笔钱,最早进入社保体系的人,也是直接计算工龄的,不交钱的。

2、在新房销售中征收环节税,由新房业主们交两笔费用,一笔公共,一笔个人。

3、政府最想做的,当然是所有房子业主都交,但是,想法是想法,他做不到。

其实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个制度试点失败。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果,除了你直接向业主收以外,余下的收取方法除了印钞外,都将对房地产市场,以及政府自己的土地财政构成打击。

不要高估中国制定政策官员的智商。

当年在重庆试点房产税,由于对特定的住房征收房产税,最终会直接导致开发商降低对土地的报价,从而减少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一算帐,房产税是政府收入,土地拍卖也是政府收入,我为了征房产税而导致土拍价格降低,这不是有病吗?

于是不断减少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和条件。基于根本不在意房产税收多少,因为土拍收入才是大头。

这个政策是住建部要求各地地方政府试点推进的,这些人往往不具备经济学思维、就是想着让地方政府去干到结果,但只要地方政府看到这种对财政本身的打击,那么,就不会有执行的动力。

但住房维护,的确是一个问题,他本来是一个私权领域的问题,但事实就是,一个明明私有产权的房产,为什么会出现维护不够的情况?

在美国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些公寓破破烂烂,业主都不愿意维护,原因是租金管制。

中国最主要的房屋产权是复杂共有产权形式的高楼,这种产权要维护好,需要放开一切管制,比如不要干预业委会,还需要让业主们建立自负其责的心态,不要一切找政府。

如果出现有若干楼房进入危房状态,政府不干预此类事件,就会让全国的楼房业主们开始警醒,努力想办法找齐所有人,自己对房屋进行体检,自己筹钱进行维修。

而政府要出面搞的这种公共账户,长远来说都会制造不公,都是让一部分人损失,另一部分人得益。

最怕的是,最终通过降低农民的卖地收入来筹集资金,或是通过印钞来解决费用问题,农民是一群在舆论上不会说话的人,也搞不懂经济学原理。侵犯了他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

这就又再一次发展成为如社保和医保一样向最穷的人收税,给城里里人作贡献的模式。

但往往在他们身上搞钱,是最容易的,因为这些人最不会闹。

农民从建国后交农业税交到了2006年,城市人你收收他们的直接税试试看?如果最后又挑软柿子捏,那有可能是实行制度最容易的方式,但也是最无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