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了解了针对海棠文学城创作者进行抓捕的新闻,心情非常沉重。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读过她们写的作品,据说是“耽美文学”:女性写的关于男性之间的情感故事,唯美风格的。据说罪名是“色情”,我不知道她们写的作品能色情到哪里去。
那些作品代表他们对男性的想象,往往是理想化的、美好的。现在证明,现实中的男性要糟糕很)。
根据媒体披露,这次兰州警方抓的作者,可能有几十上百人。她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年轻、贫穷的女生,有不少还是在校大学生。
她们都没有什么“背景”,甚至不知道什么救济手段。她们的自述文字里,有不少是用字母,看得出努力在规避风险。她们不知道,正是一直在规避,才让她们陷入绝对的被动。
去年安徽警方已经抓了一批“海棠文学城”的作者。那一批大概是头部作者,有的涉案金额有几十万,判了好几年。
或许是从安徽警方那里得到了灵感,兰州警方也在全国范围内抓了一批。
这一批作者不是头部,她们从写作中获利很少,有的只有几千块,甚至根本没赚到钱。网上消息显示,警方要依点击率对她们进行处罚。
媒体使用“远洋捕捞”这个词来形容兰州警方的做法。“远洋捕捞”指的的是这几年有些穷地方,跑到长三角、珠三角抓企业家进行罚款——现在,你们甚至看上贫穷的文学青年了?
如果真的是“远洋捕捞”,可能意味着这个社会进入了真正的危机:如果已经穷到对文学青年下手,那距离大麻烦也就不远了。
我不知道这些作者和兰州有什么关系。她们不是兰州人,也不在兰州居住;她们是在网上发表作品,读者也是在网上——唯一的可能性,也许是兰州的读者看了作品,感觉受到了毒害,选择报警吧。
很多人感到悲哀,因为“写小说比那些强奸犯判得还重”,似乎文学创作变得非常危险。我觉得还有一点应该指出:这个社会,或者某地的公检法系统,对这些年轻人真的太残忍了。或许恰恰是因为她们软弱,没有危害性,权力才选择了她们。
要记住,社会对年轻人的恶意,一定不是没有成本的,而代价属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