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

BBC | 台湾壹传媒转让案在澳门签约

据报,香港壹传媒转让的买卖双方在澳门正式签约。 在台湾引起高度争议的壹传媒转让案,买卖双方据报在澳门正式签约,台湾民间对此一交易案反对未曾稍歇。 这起引起学生运动抗议的交易,买卖双方除了将交易地点选择在台湾以外签约外,在完成签约前对交易细节也保持低调。 在中信金辜家因台湾对金融业规定跨业经营的持股上限,而可能减持台湾壹传媒股份下,传出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将成为第四名合伙买家,但该集团否认。 据台湾壹传媒的员工发表声明说,这笔交易签约后,预计在一个月内该媒体将正式易主。 员工声明 壹传媒工会声明把周二的签约日称为是"让他们伤心且遗憾的日子",并说要提醒三名新老板,壹传媒员工及社会大众对其有不少疑虑,请他们要仔细思考如何获得员工及读者对其信任。 该声明说,三名新老板旗下企业横跨众多产业,若其买下壹传媒目的是为旗下企业护航、美化或掩盖负面新闻,乃至用来做为旗下企业进驻中国后与当局谈判筹码,将为社会所不齿,未来将作茧自缚。 这三名新老板是在不同时期发家致富的台湾富豪家族,包括了中信金辜家,台塑王家,以及最新台湾首富蔡衍明。 该工会的声明称,三名新老板用175亿台币可以买到壹传媒的招牌与数千名员工,但买不走他们的灵魂。 他们除了要求新老板"黑手"不要伸入编辑台外,并要求原来经营者黎智英就这起此前未公开全部买家的交易案,向他们道歉。 声援 壹传媒工会在此一交易案前夕在该媒体内守夜抗议,而由台湾学生串联在行政院门前守夜抗议的青年学生,周二再度因欲进入行政院而与大批警察爆发冲突。 这些台湾学生的抗议活动受到了学者广泛的声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余时英说他对这些学生要求完全同情,并且百分之百支持。 余时英说此一媒体收购案,是中共通过台商在台湾收购媒体,进行全面瓦解人心的活动,并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台湾眼下的状况被一些观察家拿来同主权移交后,媒体曾传出自我审查的中国香港特区作比较,声援抗议者的学者也担心相对于民主化前当局直接用军警控制言论,目前的控制手法已更为细致。 专业为历史学家的余时英说,台湾现在拥有的民主与自由得来真的不易,这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段动人历史,他在声援台湾学生的声明中并说,台湾应密切注意香港八十后与九十后年青年种种反共的努力。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28期《別了,薄熙來》

2012年10月25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每個官員都姓薄 【封面故事】 造神記 文/趙思樂 薄熙來布置了十大課題,交由北京的頂級學者帶領重慶學術機構進行研究,重慶模式因而得以創建。本刊記者發自重慶的深度報導。 重慶模式:山寨法西斯的夢魘 文/項小凱 從本質上看,重慶模式與文革截然不同。它不過是在粗略地模仿法西斯主義而已。 薄熙來的演藝人生 文/梅堂主 好大喜功,睚眥必報,薄熙來的演員型人格淋漓盡現。 經濟奇跡or權利畫餅?——重慶模式真正危機還未到來 文/溫克堅 通過投資驅動,快速拉動經濟發展,重慶模式就是中國模式的地方版,其惡果正在逐步顯現,而此路一去不回頭。 樹倒,猢猻怎麼辦?——重慶模式倒台砸傷台灣政客和商人 文/康依倫 重慶模式倒台,台灣資本在惶恐中觀望,十八大後哪位中共權貴可以做自己的代言人? 假如薄熙來沒有劍走偏鋒? 文/羅小朋 重慶模式讓世人知道中共領導人缺乏起碼的責任感。中國正因此陷入一場危及自身安定,也危及世界安定的深重危機。 【特別報道】 揭秘烏有之鄉:中國毛派行動地圖 文/趙思樂 「烏有之鄉」吸引了具有民族主義傾向且對現實不滿的人。他們為共同信念而團結在一起,做着一場輕而易舉就能打碎的夢。 【香港】 7萬人護城捍衛言論自由 文/陳嘯軒 DBC事件本身雖把政治、經濟事件與個人、公眾利益糾纏在一起,但它對政府的批評與敢言,非其他媒體能及。媒體、評論界及社會的反應卻罕有地冷淡,令人擔憂香港言論自由已漸步入寒冬。 廣場上的主持人:風花雪月名DJ呼喊香港精神 文/陳嘯軒、黃麗萍 「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裏?因為大家心裏都有信念!就是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為了下一代一定要站出來。」 廣場上的公民:寧鳴而死不默貪生 文/溫朗鈞、蘇曉欣 「失去DBC許多重要訊息會消失,香港就變成大陸,甚麼都不讓你知道,香港就玩完了!」 這座城市會死嗎? 文/劉細良 香港要再起,政治發展是關鍵。否則空轉內耗,權威瓦解,this city is dying。DBC的結束,是其中一段插曲而已! 【台灣】 「蘋果」落了,回不去的伊甸園 文/林怡廷 450億港幣打包沽清旗下台灣媒體,黎智英說他去意已決,不再戀棧。較於12年前對壹週刊登台的強烈拒斥,12年後,面對黎智英的離去,台灣社會的情緒顯然有了微妙變化。 台灣媒體的色彩政治學 文/許建榮 「蘋果」雖「黃」,卻難得地不藍不綠、政治中立。在《蘋果日報》正式易主後,台灣新聞媒體市場似乎將回歸到二元化的藍與綠。只不過,台灣媒體的色調真的只是純粹的藍與綠嗎? 【国际】 日本政界「松下派」崛起 文/趙思樂 被戲稱為「松下政經塾內閣」的野田內閣,19位大臣中有5人出自松下政經塾,且均位居外務、國家戰略等要職。可見,要預知日本未來的走向,松下政經塾是一個關鍵詞。 倫敦六四影展:我的天安門 文/鐘錦玲 倫敦一個獨立畫廊,一場關於六四的影像展覽如平行時空,同時呈現中國三代人對六四天安門的經驗與感受。 【人物】 古思堯:保釣不保黨 文/陳嘯軒 人稱「棺材佬」的古思堯最近因參與保釣行動,被左報稱讚為「中華勇士」、「仗義每多屠狗輩」,但「六四」後就堅持「反共」的他似乎絲毫不領情。 【文化·別處】 跟廖亦武一起,在達蘭薩拉尋找噶瑪巴 文/司徒秀 12年前世紀之交,藏傳佛教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千里雪地走單騎,自西藏出走至印度,那時他還是15歲的少年。12年後,流亡作家廖亦武跨洲過海來朝拜,卻發現法王的自由只在百米之內。 【文化·閱讀】 一盤散沙,還是聚沙成塔? 文/劉冉 持續關注中國農民工群體的華裔作家白曉紅,記錄中國工人的屈辱和痛苦,也記錄嶄露頭角的集體抗爭和組織覺醒。 【文化·書評】 誰是現代人? 文/陳榮泰 現代人在概念內部無止境的批判,已讓他們對任何批判免疫。 【文化· 廣場】 左右 編者按:在中國說左右,同世界謂之左右的坐標軸並不一樣。我們總是需要其中的一方,來界定另外一方。又或者我們只是需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左右 文/洛謀 香港土生土長的我,長久以來就認定行人過路燈亮起綠公仔時,就不會有車駛過來,我可以安心過馬路。這一種認知,一直影響着我,直至我開始去其他地方旅行時才被打破。 左右 文/顏峻 遊客來來往往,像加繆說的,在自己的表面迅速移動,保持着對裏面的尊重。 向左走向右走 文/鴻鴻 也許向左是逆向,向右是順向。但向左向右,不是方向順逆,而是盡頭是哪裏的問題。 【文化·現場】 魔幻本土,國際表達 文/Julio Chuang 失落的希望可否重拾?「看不見的村落」居住着一群與紛亂外界失去聯繫、憧憬建構大同世界的居民,那失踪的觀光客是否正是你和我?在差事劇團看來,戲劇就是這樣一次魔幻之旅。 【文化·诗歌】 刷牆工說 詩/劉漫流 詩歌在揭示世界表象黑與白關係的同時,揭示了世界本質的是與非:尋常人樸素的工作、樸素的願望,常常會被巧舌如簧的政客利用。這在中港台三地都歷歷在目。於是,揭露此類騙局、黑幕的行動也有了公共需要,詩人與刷牆工、畫家一樣,懷着一片潔白的心願,期待着。(主持/孟浪) 【專欄】 分權,但不一定分裂 文/張倫 中國今日問題的癥結是應該通過縱向和橫向的分權,解決權力專斷和政治合法性的再造,而不是一個是否需要分裂的問題。 佔房運動與反對派文化 文/吳強 對當下中國的社運來說,當前的任務不在於重建反對黨或者反對派,重要的是重建反對派文化。佔房可能創造一個契機,培養出反對的文化和力量。 不對抗不義才是冒險 文/艾未未 我們的很多努力,實際上並不只是一種對抗,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的生活需求和自我認知在行為上的體現。即使沒有任何人聽,我們也需要將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完成,它是我們生命內容的一部分。 一半靠賭,一半靠猜 文/奚長老 重慶事件成為媒體的爆料能力與甄別能力,發現、判斷、預測等各種綜合實力的大比拼。媒體和公眾要了解不透明的中國政治,只能一半靠賭博,一半靠猜謎。 讓他們靜靜改寫香港 文/鄧小樺 「My Little Airport」的歌曲多以香港地區為名,像蓄意要慢慢繪出一張香港的地圖,而這張圖是要對抗官方與主流的印象。 中國知識分子的迷茫 文/宮鈴 不少知識分子在思考各種問題時,一但遇到民族復興、中國強大等假設性變因時,立刻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干擾。在我這個旁觀者看來,太多假設前提正是由產生問題的體制所刻意「製造」。 在多維爾目睹女性統治 文/安替 「世界婦女論壇」被稱為「女版達沃斯,這是一個每場討論之前都會有一個貼心的「Make-up Time」(扮裝時間)的國際會議。在沒有男性主導的環境,女性部長、大使、 CEO、教授和藝術家們,在無壓力下表現出更加完全的自我。 不識時務者為俊傑 文/丁鴻富 中國民間力量之所以這麼弱,和我們的作家們教授們知識分子們都太識時務有關。一個社會要進步,應視不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惜,我們社會不甘識時務的人太少了。 叛軍的呼告 文/寧二 一個是穆斯林樂團,通過音樂代表整個民族向世界呼告、勸誡同族團結,另一個卻禁絕音樂要回到所謂伊斯蘭的「正統」,這既是圖阿雷格內部分裂的殘酷現實所致,也是伊斯蘭文化千年以來根深蒂固的糾葛所在。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維基百科陣地戰:以參與制衡洗腦、抹黑

國民教育的強制設科和教育局的指引,最終在全民動員的反對聲中被「凍結」,不過,大家仍擔心「洗腦」的內容會否滲入其他如常識等科目。其實,有關歷史、政治詞匯、人物的解釋,一直在不同的媒介裡角力。譬如說,親中報章就經常大造文章,抹黑一些政治人物和社運活躍份子,而中文維基百科在條目編寫上亦經常會出現爭議,過去最大的爭議是 「六四事件」 的條目,最近又出現抹黑李柱銘、陳日君、陳方安生和黎智英的 「三路會」條目 。 維基條目作為抹黑工具? 維基百科是一個以事實知識為基礎的平台,在編寫詞匯時,強調客觀、中立。很多學生在做功課時,都會引述維基條目去作為參考資料,所以它對年青人的影響很大。然而,因為維基的條目是開放給所有人編寫,所以很容易被職業性的寫手,包括網絡「水軍」或「五毛」入侵。而「三路會」的條目,很明顯是用來攻擊香港一些政治和宗教人物。 該條目以「網路用語」之名編寫,一般來說要很廣泛在網絡上通用的詞匯才能成為獨立條目,如 「草泥馬」 、 「河蟹」 。然而,不論在「Google」或「Yahoo」或「百度」,除維基的條目外,均看不到網民在使用「三路會」一詞。 編寫該條目的Macbox 把「三路會」介定為「一般用來泛指華人的有組織叛國集團或社團,收受利益為非中國組織服務,主要活躍於香港境內,借香港言論自由的地域優勢,以言論煽動叛亂及顛覆國家或地方政權,亦專指香港的香港獨立運動及分裂主義。」並大幅引述文匯及亞洲電視等親中共媒體,把反國教運動、新界東北關注組視為三路會發動的陰謀,旨在「去中國化」及打擊特區政府。 雖然該條目已進入維基的「存廢討論」,但很多網民都擔心,若「五毛」大軍進駐中文維基百科,這個知識平台會否淪陷?為此記者訪問了兩位資深的維基百科編輯 yuyu 和 albert。 倒截水軍的管理與監察機制 問:最近中文維基裡出現「三路會」的條目,給人的感覺是與受到中共控制的報章和媒體唱和,可否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條目會出現在中文維基?而中文維基會有甚麼機制去處理? Yuyu: 其實維基百科及其姊妹計劃和高登等討論區,其實沒有太大分別,有些情況甚至更寬鬆,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註冊戶口,編輯條目,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條目並不奇怪。維基百科基本是期望讀者和編者見到這些異樣後主動修正和應付這些情況,當然主要靠活躍的維基人處理。英文維基人數比較多,會處理得比較快,但相對的中文維基就沒那麼快。 問:有網友說,因為中共聘請了大量網絡寫手,可以不斷的改條目,相反一般的網友則以餘閒來參與,難以平衡,你們會如何回應這些擔憂呢? Yuyu: 本來形勢就很嚴峻,搞不好會寡不敵眾,暫時維基上未見大量水軍,然而很多時這些疑似寫手都會違反一些規則,例如使用傀儡,或沒有做好平衡。當然我們希望是所有讀者都參與自行糾正,畢竟活躍維基人人數有限,至少讀者也應該參與警報。 Albert:因為國內的維基社群很細,暫未出現大量水軍五毛,他們主要在百度百科活動,因為百科的管理不太嚴格,可以抄襲轉貼,維基不能這樣做,增加了他們進駐的難度。 問:類似「三路會」等條目爭論多不多?可否舉一些例子?結果以甚麼方法處理? Yuyu:其實爭論也談不上,但總有些想表達自己政見的條目,他們總會觸及一些方針,或被大肆修改或被提刪。 Albert: 與歷史和政治相關的條目爭論最多,如「六四事件」那條目,就爭論了好幾年。 (該條目自2008年起,有超過五百次的修改。) 以參與作制衡 問:近年,大家都看到中港矛盾越來越嚴重,這些矛盾會否反映在維基的社群?有沒有相關的例子?你們又用甚麼方法應對? Yuyu: 維基上的中港矛盾向來衝突起來可以很嚴重,幾次管理員 「百無一用是書生」被罷免 ,凸顯了香港本地網民和核心的大陸管理員的矛盾。不少香港的維基人其實不方便公開表態,但總體希望能有更多的本港網民參與維基,以作制衡。 2013全球維基年會(香港) 雖然維基百科的編寫規矩多多,每一項資料均須引述來源,但亦因為這個原因,才確保其忠於事實的特質,正如Yuyu所說,制衡水軍及大中華心態的最佳方法,是大家的參與和監察。2013的全球維基媒體國際會議,將於 明年8月7至11日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行 ,並於今年 12月 開放給大家提出小組討論的題目,有興趣加入維基社群的朋友,可以現在就開始嘗試編寫條目,明年面對面的參與討論。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台湾金管会将调查辜仲谅购买壹传媒资金来源

— 香港壹传媒本星期公告,以175亿元新台币把壹传媒台湾媒体事业出售给台湾买方代表、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官员表示,将多管道检查此交易案资金来源。与此同时,学者担心,财团购买媒体的趋势不但会导致台湾社会权力结构更集中,财团对政治的影响力也会更大。 香港壹传媒集团10月17号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告,香港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和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签合作同意书,辜仲谅将以175亿元台币,相当六亿美元,购买壹传媒在台湾的所有媒体事业,包括苹果日报、爽报、壹周刊和壹电视。 预计最晚在12月17号前完成交易。 辜仲谅虽然没有在台湾最大金融控股公司之一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简称中信金)担任正式职位,但是他是中信金董事长辜濂松的长子,也是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侄孙。辜仲谅的共同投资人包括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以及一新加坡私募基金。有媒体报导,旺旺中时集团总裁蔡衍明可能也通过这个基金参与交易,不过媒体援引黎智英的话表示,”这说法是侮蔑我的人格,我在交易时问得很清楚,买主中没有蔡衍明”。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林丽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大财团购买媒体的趋势令人担忧。”目前台湾跟其他国家趋势一样,就是大财团并购媒体的问题十分严重,我把它定位为财团并购媒体,但是台湾并没有很严格,或者是说很合理的规范,来看财团拥有媒体的程度能到哪里。” 林丽云表示,财团不仅会形成无人监督财团的局面,而且会造成台湾权力结构更为集中,有钱有势的人可以把媒体当成发声权,财团还可以因此通过媒体和政治人物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一个国家的政策。 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表示,将对此案进行审查,要注意资金来源是否有中资色彩、大股东是否存在媒体集中度过高的情况,以及大股东是否有党政军持股问题。 不过台湾媒体报导说,这个交易属于境外交易,要查清楚背后资金状况并不容易。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林丽云说:”我们都无从了解背后的资金结构是怎么样,只是看报纸上里面的确有疑虑,就是它里面有新加坡的资金,那新加坡的资金是哪里来的,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来自中共的资金,或来自中国大陆的资金在里面,我们无从查起。” 针对买主辜仲谅的资金来源,台湾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金管会)官员已经表示将主动调查,首先要了解辜仲谅投资壹传媒资金是否和中信金有关。金管会认为,产业和金融应该要分离,避免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台湾媒体报导说,金管会如果认为这笔交易不符合产业金融分离政策,辜家就必须在金融产业之间二选一,因此此交易仍然可能会有变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