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言论自由”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4行: 第4行:
 
言论自由被普遍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无限制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禁止煽动暴力、散播仇恨言论、造谣诽谤他人、泄露[[国家机密]]等行为。
 
言论自由被普遍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无限制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禁止煽动暴力、散播仇恨言论、造谣诽谤他人、泄露[[国家机密]]等行为。
 
  拒绝言论,就是拒绝人类的探索。- Max Lerner <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186212.html 11名作家对言论审查的绝妙评论]</ref>
 
  拒绝言论,就是拒绝人类的探索。- Max Lerner <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186212.html 11名作家对言论审查的绝妙评论]</ref>
 +
 +
中国政府对言论自由在法律、技术手段、监控体系和宣传控制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高强度压制:
 +
 +
* [[网络审查|互联网审查]]与[[网络封锁|封锁]]: 中国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进行审查和封锁,屏蔽一些国际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其他被认为敏感的信息源。这使得中国公民难以访问境外信息,限制了言论自由。
 +
 +
* [[网络实名制|实名制]]和网络监控: 实名制要求互联网用户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户,这有助于政府追踪和监控个人的在线活动。此外,中国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察觉并制止敏感信息的传播。
 +
 +
* 打压[[异议人士|异议分子]]: 中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对发表政治敏感言论或参与抗议活动的人进行打压。这可能包括逮捕、判刑以及其他形式的惩罚,以示警戒。
 +
 +
* [[新闻审查|审查和控制媒体]]: 政府对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审查和控制,确保它们传播符合官方意愿的信息。对于新闻报道、社论和评论的审查,以及对记者的控制,都有助于确保媒体不传播可能对政府不利的言论。
 +
 +
* [[大数据]]分析: 中国政府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民的行为进行[[大规模监控|监控]]。这种手段有助于政府迅速发现并制止任何可能被视为[[违禁词|敏感]]或不稳定的言论。
 +
 +
* 法律体系: 中国有一系列法律规定,如《[[网络安全法]]》和《[[国家安全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言论提出了限制。这些法规通常过于宽泛,使政府有权利根据需要对言论进行限制。
  
 
=== 中国数字时代===
 
=== 中国数字时代===

2023年12月21日 (四) 01:25的版本

图片来自中国社交媒体,作者不详

"言论自由"或"表达自由"是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它保护个人或群体公开表达其观点的权利,无论这些观点是否受到主流社会的接受。这是民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之一,因为它能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鼓励公开的辩论,从而有助于形成有根据的公众意见和健康的民主决策。

言论自由被普遍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无限制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禁止煽动暴力、散播仇恨言论、造谣诽谤他人、泄露国家机密等行为。

拒绝言论,就是拒绝人类的探索。- Max Lerner [1]

中国政府对言论自由在法律、技术手段、监控体系和宣传控制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高强度压制:

  • 互联网审查封锁: 中国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进行审查和封锁,屏蔽一些国际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其他被认为敏感的信息源。这使得中国公民难以访问境外信息,限制了言论自由。
  • 实名制和网络监控: 实名制要求互联网用户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户,这有助于政府追踪和监控个人的在线活动。此外,中国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察觉并制止敏感信息的传播。
  • 打压异议分子: 中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对发表政治敏感言论或参与抗议活动的人进行打压。这可能包括逮捕、判刑以及其他形式的惩罚,以示警戒。
  • 审查和控制媒体: 政府对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审查和控制,确保它们传播符合官方意愿的信息。对于新闻报道、社论和评论的审查,以及对记者的控制,都有助于确保媒体不传播可能对政府不利的言论。
  • 大数据分析: 中国政府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民的行为进行监控。这种手段有助于政府迅速发现并制止任何可能被视为敏感或不稳定的言论。
  • 法律体系: 中国有一系列法律规定,如《网络安全法》和《国家安全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言论提出了限制。这些法规通常过于宽泛,使政府有权利根据需要对言论进行限制。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言论自由

言論自由(英語: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任何人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後來受到政府或他人以行為報復。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傳播資訊或者思想的實際行為。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

言論自由的權利在過去直至今日都是通過博弈或爭取得來的,同時在任何國家通常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是有底線與邊界的,特別是破壞性的攻擊、粗俗的內容一般不會被社會容忍,例如在報章發表造謠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和私隱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會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维基百科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