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林昭”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未显示3个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big><big>Lín Zhāo | [[Lin Zhao]]</big></big>
 
<big><big>Lín Zhāo | [[Lin Zhao]]</big></big>
 
 
[[File:Lz photo5-sm.jpg|thumb|250px|right|''林昭相 ([https://www.hoover.org/slideshows/slide-show-images-lin-zhao-collection Hoover Institution])'']]
 
[[File:Lz photo5-sm.jpg|thumb|250px|right|''林昭相 ([https://www.hoover.org/slideshows/slide-show-images-lin-zhao-collection Hoover Institution])'']]
  
 +
<blockquote>  {{#get_web_data: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
|format=JSON
 +
|data=extract=extract}}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blockquote> 
  
 +
林昭经历了两次入狱,两次判决。第一次判决书发出的时间是1965年5月31日,其中所列举的她1960年第一次入狱的起因,竟是因为写诗!林昭“书写[[反动]]长诗‘海鸥’,污蔑攻击[[反右]]斗争”。林昭的诗由校友传至亲友,因而结识了兰州大学一批同样追求[[民主]][[自由]]的朋友。当时他们也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天水、武山等农村[[改造]]。亲历了[[大跃进]]之后的破坏和农民疾苦,这批受难者开始集结。他们中的核心人物和先驱者[[张春元]]来到上海和林昭交流,他们决心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林昭,生于1931年。林昭的父母受到现代教育,怀抱革新中国的理想,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林昭在中学时代追求进步,17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她以江苏省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7年她支持右派同学的观点,1958年被定为右派。因她身体不好未遣送外地劳动教养,改留校察看。1959年她随母亲回到上海养病,那年,她28岁。
+
当年,《[[星火]]》在乡村创刊,顾雁在发刊词中尖锐指出:“这样的[[独裁者|独裁]]统治硬要称为[[社会主义]]的话,应该是一种由政治寡头垄断的国家社会主义,与[[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属于同一类型,而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当年10月,甘肃开始对《星火》成员的大搜捕。林昭的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刊于《星火》第一期,《海鸥之歌》准备发于第二期,尚未印出。1960年10月24日,林昭在上海被捕。其后一个月,林昭的父亲因此打击和绝望服毒身亡。
 
 
林昭经历了两次入狱,两次判决。第一次判决书发出的时间是1965年5月31日,其中所列举的她1960年第一次入狱的起因,竟是因为写诗!林昭“书写反动长诗‘海鸥’,污蔑攻击反右斗争”。林昭的诗由校友传至亲友,因而结识了兰州大学一批同样追求民主自由的朋友。当时他们也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天水、武山等农村改造。亲历了大跃进之后的破坏和农民疾苦,这批受难者开始集结。他们中的核心人物和先驱者张春元来到上海和林昭交流,他们决心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当年,《星火》在乡村创刊,顾雁在发刊词中尖锐指出:“这样的独裁统治硬要称为社会主义的话,应该是一种由政治寡头垄断的国家社会主义,与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属于同一类型,而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当年10月,甘肃开始对《星火》成员的大搜捕。林昭的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刊于《星火》第一期,《海鸥之歌》准备发于第二期,尚未印出。1960年10月24日,林昭在上海被捕。其后一个月,林昭的父亲因此打击和绝望服毒身亡。
 
  
 
1962年3月5日,经过母亲的努力,狱方以林昭患肺病为依据同意其保外就医。
 
1962年3月5日,经过母亲的努力,狱方以林昭患肺病为依据同意其保外就医。
  
林昭出狱,正值大饥荒肆虐、饿殍遍野的1962年,她听闻到真实消息完全打破她对共产党革新的美好幻想。她给北大校长陆平写信,揭露暴政,批判反右,并和苏州曾被划为右派的朋友聚会,成立“中国自由青年战斗联盟”。1962年12月23日,林昭再次被收监羁押,这次系狱,一直延续到她1968年4月29日殉难。
+
[[File: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_——_林昭,1964年.png|thumb|280px|right|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林昭,1964年]]
 
 
1965年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林昭的判决是有期徒刑二十年,林昭从上海市第一看守所被解押到上海市监狱即提篮桥监狱服刑。林昭在提篮桥监狱坚持反抗,拒不认罪。根据胡杰先生寻得的“林昭案加刑材料摘录”,上海市劳改局在1966年12月5日已经提出加刑报告“林犯应予执行死刑”,而当时的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鉴批示:“同意起诉加刑”,这一批示的签字时间是1966年12月8日。可能是其后上海经历了夺权“一月风暴”,政治权力更迭;王鉴后来也被带离上海接受审查,受到政治迫害直至文革结束。对林昭的死刑判决书,拖延到1968年,在当年4月19日正式作出,判决机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判决书起首冠之毛泽东两段“最高指示”:
 
 
 
不管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捣乱,就应当坚决消灭他。
 
 
 
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此判决书为“ 一九六七年度沪中刑(一)字第16号”。其中写道:
 
 
 
反革命犯林昭在服刑改造期间,顽固地坚持反革命立场,在狱中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大量书写反革命日记、诗歌和文章,恶毒地咒骂和污蔑我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疯狂地攻击我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后,林犯反革命破坏活动更为猖獗,继续大量书写反革命文章,竭力反对和肆意诋毁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尤其不可容忍的是,林犯竟敢明目张胆地多次将我刊登在报纸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形象用污血涂抹。与此同时,林犯还在狱中用污血在墙上、报纸上涂写反革命标语,高呼反革命口号和高唱反动歌曲,公然进行反革命鼓动,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
 
  
在审讯中,林犯拒不认罪,态度极为恶劣。
+
林昭出狱,正值[[大饥荒]]肆虐、饿殍遍野的1962年,她听闻到真实消息完全打破她对[[共产党]]革新的美好幻想。她给北大校长陆平写信,揭露暴政,批判[[反右]],并和苏州曾被划为右派的朋友聚会,成立“[[中国自由青年战斗联盟]]”。1962年12月23日,林昭再次被收监羁押,这次系狱,一直延续到她1968年4月29日殉难。
  
反革命犯林昭,原来就是一个罪恶重大的反革命分子,在服刑改造期间,顽固坚持反革命立场,在狱内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实属是一个死不悔改、枯恶不悛的反革命分子。为誓死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誓死捍卫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誓死保卫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七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二条、第十条第三款之规定,特判决如下:
+
1965年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林昭的判决是有期徒刑二十年,林昭从上海市第一看守所被解押到上海市监狱即提篮桥监狱服刑。林昭在提篮桥监狱坚持反抗,拒不认罪。
  
判处反革命犯林昭死刑,立即执行。
+
她的判决书为“ 一九六七年度沪中刑(一)字第16号”。其中写道:
  
十天之后,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处决;实足年龄未满37岁。<ref>[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90076.html/陽光時務 | 癸巳年清明悼林昭 死者青春長在]</ref>
+
<blockquote>反革命犯林昭在服刑改造期间,顽固地坚持[[反革命]]立场,在狱中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大量书写反革命日记、诗歌和文章,恶毒地咒骂和污蔑我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疯狂地攻击我[[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后,林犯反革命破坏活动更为猖獗,继续大量书写反革命文章,竭力反对和肆意诋毁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尤其不可容忍的是,林犯竟敢明目张胆地多次将我刊登在报纸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形象用污血涂抹。与此同时,林犯还在狱中用污血在墙上、报纸上涂写反革命标语,高呼反革命口号和高唱反动歌曲,公然进行反革命鼓动,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blockquote>
  
{{#get_web_data:
+
在审讯中,林犯拒不认罪,态度极为恶劣。……判处反革命犯林昭[[死刑]],立即执行。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十天之后,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处决;实足年龄未满37岁。<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90076.html/ 陽光時務 | 癸巳年清明悼林昭 死者青春長在]</ref>
 
<!--  
 
<!--  
 
#############################################################################################
 
#############################################################################################
第59行: 第47行:
  
 
=== 中国数字空间 ===
 
=== 中国数字空间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iv style="column-count:4;-moz-column-count:4;-webkit-column-count:4">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社会科学学者 }}
+
{{ #dpl: linksto = 人物馆 }}
{{ #dpl: linksto = 政治人物 }}
+
{{ #dpl: linksto = 历史人物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div>
 
</div>
 +
 +
=== 参考资料 ===
 +
<references />
 +
 
<!--  
 
<!--  
 
#############################################################################################
 
#############################################################################################
第71行: 第63行:
 
#############################################################################################
 
#############################################################################################
 
-->
 
-->
[[Category: 人物馆]][[Category: CDS人物档案]]
+
[[Category: 人物馆]][[Category: CDS人物档案]][[Category: 中国现代史馆]]
 +
__NOTOC__

2024年5月13日 (一) 20:22的版本

Lín Zhāo | Lin Zhao

林昭相 (Hoover Institution)

林昭(1932年1月23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是出身江苏苏州的政治異議者及政治迫害受害者。

1949年以前,她曾申请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她就讀於北京大學新聞系。1957年,她因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中公開支持同校學生張元勛的大字報《是時候了》等,而在隨後的反右運動中被歸類為「右派」,並被輿論等加以攻擊打壓。(维基百科:林昭)

林昭经历了两次入狱,两次判决。第一次判决书发出的时间是1965年5月31日,其中所列举的她1960年第一次入狱的起因,竟是因为写诗!林昭“书写反动长诗‘海鸥’,污蔑攻击反右斗争”。林昭的诗由校友传至亲友,因而结识了兰州大学一批同样追求民主自由的朋友。当时他们也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天水、武山等农村改造。亲历了大跃进之后的破坏和农民疾苦,这批受难者开始集结。他们中的核心人物和先驱者张春元来到上海和林昭交流,他们决心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当年,《星火》在乡村创刊,顾雁在发刊词中尖锐指出:“这样的独裁统治硬要称为社会主义的话,应该是一种由政治寡头垄断的国家社会主义,与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属于同一类型,而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当年10月,甘肃开始对《星火》成员的大搜捕。林昭的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刊于《星火》第一期,《海鸥之歌》准备发于第二期,尚未印出。1960年10月24日,林昭在上海被捕。其后一个月,林昭的父亲因此打击和绝望服毒身亡。

1962年3月5日,经过母亲的努力,狱方以林昭患肺病为依据同意其保外就医。

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林昭,1964年

林昭出狱,正值大饥荒肆虐、饿殍遍野的1962年,她听闻到真实消息完全打破她对共产党革新的美好幻想。她给北大校长陆平写信,揭露暴政,批判反右,并和苏州曾被划为右派的朋友聚会,成立“中国自由青年战斗联盟”。1962年12月23日,林昭再次被收监羁押,这次系狱,一直延续到她1968年4月29日殉难。

1965年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林昭的判决是有期徒刑二十年,林昭从上海市第一看守所被解押到上海市监狱即提篮桥监狱服刑。林昭在提篮桥监狱坚持反抗,拒不认罪。

她的判决书为“ 一九六七年度沪中刑(一)字第16号”。其中写道:

反革命犯林昭在服刑改造期间,顽固地坚持反革命立场,在狱中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大量书写反革命日记、诗歌和文章,恶毒地咒骂和污蔑我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疯狂地攻击我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后,林犯反革命破坏活动更为猖獗,继续大量书写反革命文章,竭力反对和肆意诋毁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尤其不可容忍的是,林犯竟敢明目张胆地多次将我刊登在报纸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形象用污血涂抹。与此同时,林犯还在狱中用污血在墙上、报纸上涂写反革命标语,高呼反革命口号和高唱反动歌曲,公然进行反革命鼓动,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

在审讯中,林犯拒不认罪,态度极为恶劣。……判处反革命犯林昭死刑,立即执行。

十天之后,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处决;实足年龄未满37岁。[1]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