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109期:以前好歹是多难兴邦,现在直接是坟头蹦迪了

过去一周中国数字时代【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条,刊登读者投稿3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2月25日—3月3日 这一周,多起由亲密关系造成女性受伤甚至死亡的暴力事件引起网民关注。仅在二月底,就已经出现“吴秀波儿子家暴”、“杭州男医生因情感纠纷持刀杀害女医生”、“香港名媛蔡天凤遭谋杀碎尸”及“河南滑县男子杀妻案”等至少四起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女性反复地成为性别暴力的受害者。其中,河南滑县男子杀妻案极端剧情频出,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警民冲突。据称,当地一名24岁女子因家庭矛盾争执被丈夫连砍八刀身亡,凶手归案后,婆家人(即男方家人)却消失不见踪影,也无人出面协助处理女子后事。于是,盛怒难消的娘家人(即女方家人)竟将被害女子的棺材抬到婆家的堂屋内,并用水泥红砖封死屋门,上演惊悚的“封门葬”(当地民间流传的最“狠毒”葬法,将令对方三代人翻不了身)。几天后,被害者家属发布视频称被害者尸体被盗走,两名家属被警方控制。这一消息引发了当地村民的不满,许多人前往现场声援被害者家人,甚至将死者遗像挂上了在场的警车。面对民众的不满,当地政府一方面学习丰县董集村的做法,在村口设障阻拦,另一方面出动警力进行武力维稳,将一起案情明确的刑事案件演变成了严重的群体事件,也被网民讽刺“两会前怕什么来什么”。毫无意外的是,“河南滑县男子杀妻案”被压下了微博热搜。在相关新闻事件的评论区,不少未婚女性表示自己已经“日常恐婚”,而与此同时,两会上的人大代表还在认真建议:设立公立婚介组织以提高结婚率。

file

28日,人大代表朱征夫再次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登上了微博热搜。从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起,朱征夫就多次建议取消寻衅滋事罪,至今已坚持15年。寻衅滋事罪从流氓罪中分解而来,但依然保留了模糊性的特点,它在司法过程中也常出现扩大化,属于典型的“口袋罪”。例如,2020年5月,新冠疫情期间,公民记者张展因发布了武汉疫情现场报道,被以“寻衅滋事”罪名判刑4年;2022年9月,在成都封城前泄露消息的网友“热带雨林”因“寻衅滋事”被拘15日;2022年11月,北京天通苑多名社区干部在密谋分析居民的软肋时,也有人提出建议“把帽子往寻衅滋事上靠”;就连苏州一女生穿和服在街头拍照,也被警察以“寻衅滋事”名义抓走。令人意外的是,关于取消寻衅滋事罪的这一建议却引发了网上两极化的激辩,而反对取消它的一个热门理由是“因为我们一般来说不会惹事”。两天之后,罗翔老师在B站发文讨论是否应废除连坐制,希望“法治保障为人的基本权利”,这大概是在建议修改“亲属有案底影响公考政审”的相关规定,但在评论区却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声音,认为连坐制度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例如有评论就指出“如果犯罪不会影响下一代,那只会使犯罪者更加猖狂”,热烈推崇“重刑主义”。与这一系列倒车舆论事件同步发生的,是中共两办发文要求法学教育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想”,要求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在这种越发癫狂与魔怔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国安部门反而为我们示范了什么是难得的讲证据讲理性:近期小红书平台上再度发生了因男生不会唱国歌而被女友举报的事件,评论区还有用户支招“可以举报,没问题更好,有问题赚50万”,在女子拨打国安举报热线之后,对方予以明确回应“不会唱国歌不能作为判定间谍的依据”。但在微博、虎扑等平台,有大量的网民评论“不会唱国歌是正常人干的出来的事吗”、“刻进DNA的东西怎么会有人记不清”,坚决认为举报行为合理,毕竟“查一查也没什么不好”。一位电报读者恶意调侃了其中的荒谬逻辑“不会唱的不一定是间谍,会唱的没准专门培训过”,而这一系列事件所呈现的急遽的政治倒退、思想倒退、认知倒退、道德倒退也再度让一个令人忧虑的话题浮上水面—— 能发动文革的政权,拥有再发动一次的土壤。

filev
filev

一周荐读:

2023年2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一个月(2023.1.26—2023.2.27)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二月之声(2023)》。

1月的热词是“低龄老年”,同时,我们梳理了围绕胡鑫宇案和 ChatGPT 的相关观点与讨论。

中国之所以寻求破坏世界各地的民主规范和制度,是源自自身的不安全感。作者认为“一个极度专制的国家永远不会对自己的统治感到安全,这是因为它没有得到被统治者的授权。然而,在一个由民主国家主导的世界里,它也永远不会感到安全,因为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会挑战国内反自由的做法”。

一位自称是被害者哥哥的抖音用户@人生如戏发布视频,他说:“这就是执法警察执的法,把我妹妹的尸体都给弄走了,这就是解决办法,把我们家的人全部软禁起来。”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这样一个案情明确,凶手已捉拿归案,应该平息的事情,却逐渐走向了一个不可控的方向……

一周关注:

2月27日,白宫要求政府机构在30天内删除联邦设备上的TikTok。2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回应称“(美方)如此惧怕一款应用,未免太不自信”,而这一“call me by your name”式的回应也引发了网民热议。

3月1日,一条小红书的热门贴文显示:某女生因男友不会唱国歌而怀疑对方是间谍,拨打了国安机关举报电话进行举报,最终有关部门认定“判定依据不足”。这位女生声称自己效仿了之前一个“举报男友后查出是间谍”的案例,而在评论区也有用户强烈建议举报。

朱征夫认为,寻衅滋事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惩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但其种种弊端时刻侵蚀着法律的根基,其模糊性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权利义务的合理预期,也会导致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

2月27日,一份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的欠费停电通知函在各个社交平台流传。文件中提到,广西公安厅截至2月24日共欠电费48万余元,将于27日起被停电。

近些天的热搜,好像被“生孩子”霸屏了。话题标签换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新闻却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在一众延长婚假、产假、育儿假的政策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各地争相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生育的新规。

一周惊奇:

樊某某1958年出生,实际年龄为64岁,为了方便找工作,其在老家经老乡介绍办理了一张比实际年龄小7岁的假身份证。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工地上用假身份证上工两天,就被民警识破了。目前,樊某某被浦东警方处以行政处罚。

近期,海外华裔艺术家巴丢草 @badiucao 揭发有人利用Telegram冒充路透社记者,欲获取白纸运动参与者以及其他异议组织的信息。目前,这一爆料得到了多家媒体关注。

宠物狗跑出来了不拴绳,我是绝对抵制的。但是,这跟执法人员直接动手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事情。一个是存在对他人造成危险的可能,另一个直接造成了对他人的危险。前者顶多是狗没拴绳,后者是明目张胆的权力没拴绳。

一周讽刺:

黄蓉骂裘千仞招摇撞骗,这算是诋毁吗?还不是因为有个假冒裘千仞名号,招摇撞骗的裘千丈?这点连裘千仞自己都很清楚。真要维护裘千仞的名声,关键不是让黄蓉少说两句,而是要把裘千丈给揭了。

据“杭州日报”报道,近日有一男子在杭州西湖湖滨银泰in77的苹果店内拿着喇叭大喊“华为加油、支持国货”,引起网络关注。3月1日,有博主放出了这条视频的完整情况,原来是一对网红夫妻应网友要求去故意拍摄。

一周声音:

社会问题下提个人努力根本毫无意义……所以辞职又能怎样,因为这个学历能找到的工作都是垃圾工作,都是牛马工。而偏偏社会每个人都告诉自己:自己有这个处境原因是因为不努力,而不是国家应不至于让每个人成为工人后过上猪狗不如的生活。

对待乌俄战争,我国最小限度的立场不该是已经左支右拙的中立立场,而是选择并坚守人性、人道与公理的立场。乌俄战争已激起风起云涌的巨潮,外患何在,外交何为,宜加重省思。

“反婚反育”难道不正是因为,女性在婚姻体制里那些现实的痛苦吗?当我们罔顾“房间里的大象”,又从何定义女性个体的自由?

一周故事:

2月22日13时许,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截至目前,根据官方渠道披露的信息,该事故已经造成6人遇难,6人受伤,47人失联。

15公里外的婆婆病危,最后一面见还是不见?这是去年春天,摆在胡虹一家人面前的选择。彼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身为村支书的父亲胡江海,和作为乡村教师的胡虹,都决定绕开当时的防疫措施去见老人最后一面。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不到两小时的会面后来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石家庄有一家只在凌晨营业的早餐店。两年里,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和闪送员们来此歇脚,免费领一顿早餐,扫去一夜疲惫。早餐店搭起了一个晨昏分割的世界,夜间工作者们在这里彼此看见,彼此连接。

又到了每年公务员“国考”出成绩的时间了。2023年国考招录3.71万人,却吸引了超过250万人报名。这意味着每60人只有1人成功上岸。长年来,最热门的岗位出自西藏边境一所邮局,至少2万人在竞争1个名额。在当下,考公就被认为是那个“最优的选择”。

一周视频:

2023年2月20日,“央视新闻”新浪微博账号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央视主持人康辉介绍了一份名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报告,报告批评美国滥施五大霸权危害世界。在提到“金融霸权”时,康辉如此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