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百科】为何说人的一生逃不开出生、“辱华”与往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辱华”一词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滥用,一些对中共政府、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特定人物等的冒犯或批评同样会被冠以“辱华”之名,令“辱华”的应用范围被大幅扩大。台湾YouTuber波特王曾对小粉红“辱华”的指责反讽道:“人的一生逃不开三件事:出生、辱华与往生”。
2023年11月27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辱华”一词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滥用,一些对中共政府、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特定人物等的冒犯或批评同样会被冠以“辱华”之名,令“辱华”的应用范围被大幅扩大。台湾YouTuber波特王曾对小粉红“辱华”的指责反讽道:“人的一生逃不开三件事:出生、辱华与往生”。
2023年11月26日
2021年11月2日,中国网球名将彭帅在微博发布长文举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曾对她进行性侵犯,并在其妻子的许可之下与她保持情人关系。这条微博迅速引爆舆论,并持续发酵……
2023年11月24日
屌丝,2010年代中国网络流行词。通常被用于社会标准下的失败者的自嘲或他嘲。我们或许可以将屌丝视为一系列不满和自嘲词汇的开端。同样地,粗俗的 “屁民”、”韭菜 “、“人矿”,以及最近的 “孔乙己文学”,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演示着中国普通人对于特权和社会分配不均的低声抗议。
2023年11月23日
南周事件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异乎寻常地向中央直接发出挑战,并且触动了中共政府最敏感的心弦—言论审查和新闻自由。另一方面,许多人曾希望南周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契机,为中国的新闻自由带来不一样的声音。但这一事件的结果却令中国原本就有限的新闻自由再次萎缩。
2023年11月23日
“偷着乐”出自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旋即引发遭受过度防疫政策侵害的网民的不满。随着事件发酵,偷着乐、偷着哭、明着乐、暗着乐、汉乐府、永乐大典、winwinland、心得乐的名单,甚至《爱乐之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的英文话题#lalaland、#callmebyyourname等均遭到屏蔽和审查。
2023年11月22日
“厉害了我的国”这个词玩味之处在于,由于该词由中共官媒创造,因此即使网友利用其进行讽刺,嘲弄,甚至是谩骂的二次使用,都无法被官方媒体认定为“不合规的言论”。因为,它自始至终都拥有着强大的主旋律色彩的加成。因此,这是一个难得可以同时被中共反对者和拥护者所使用的词条。
2023年11月21日
“空椅子 “,用于暗指中国著名异议人士刘晓波。在2010年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现场摆放了一张空椅子,象征无法到场的刘晓波。这一标志很快被大量网民采用,以规避对刘晓波名字的严格审查,遗憾的是,该词也很快遭到审查。
2023年11月19日
《零八宪章》,是诺贝尔和平奖奖得主刘晓波、学者张祖桦等人在2008年12月9日共同签署的一份宣言。宣言呼吁中国当局改革政治体制,尊重自由、平等、人权等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践行民主、共和、宪政等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截止2018年,根据“零八宪章”签名整理小组的统计,共计有一万五千多人签署了《零八宪章》。
2023年11月18日
大翻译运动是指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由网民发起的将中国墙内的一些民族主义极端言论由中文翻译为其他语言并向墙外网民进行介绍的去中心化的网络行动。这一场“运动”还引起中国官媒的强烈反应……
2023年11月16日
“黄俄孝子”是网络上一种对“精苏”、“精俄”网民的蔑称,这类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欢毫无原则地吹捧俄罗斯、崇拜前苏联,不能容忍任何反俄反苏观点,无视俄罗斯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威胁,并试图为俄罗斯的历史罪行开脱。ta们被认为是身在他国却比本国人更爱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人”。
2023年11月14日
《四月之声》反映了上海封城期间的种种乱象和人道主义次生灾难,很快就遭到了严厉审查。《四月之声》视频本身以及网民们后续的接力和改编共同构成了新冠疫情期间最重要的一次对抗审查的集体行动……
2023年11月13日
“小镇做题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社会规则的不公平,虽饱受争议,但正如知乎用户@如月千早所说:“为什么要做小镇做题家?因为出生在小镇,再不做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考试是他们唯一堪用的武器。”
2023年11月13日
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举报湖北襄阳健桥医院院长贩卖出生证明和疫苗本,人民网回应:“无论涉及到谁,都应依法处理,决不姑息任何人!” // 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的悦城体育馆发生部分坍塌,造成3人遇难,当地事故调查组回应:“此次事故无论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2023年11月12日
2022年3月27日起,上海当局坚持新冠“清零政策”,在上海全域实行十分严格的封城措施。为避免使用“封城”字眼,当局在一开始称其为“分区分批封控”,之后改称为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封城期间,有很多上海居民遭遇了种种人道主义灾难…..其中,“最后一代”则是当时上海居民非暴力不合作的一次体现。
2023年11月12日
2020年1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在病中接受《财新》采访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李文亮的话后来被网民广泛传播,用来表对言论控制的不满。
2023年11月11日
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是一个中国外交官和党媒的常用短语,通常用于指责冲突对立面的冒犯。据统计,截止2020年,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伤害”过中国人民。其中印度9次,法国16次,美国62次,日本96次。
2023年11月11日
“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中国工信部开发推广的网络审查工具。2009年5月,工信部发文要求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计算机强制预装“绿坝”软件,因此遭到民意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无限期推迟。绿坝软件的影响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网络文化现象——”绿坝娘”。
2023年11月9日
辱包文化,这是中文互联网群体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进行恶搞、讽刺、侮辱和调侃的网路迷因,“包子”用以指代习近平,源自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到北庆丰包子铺吃包子的事件。用一种恶搞的方式来解构官方叙事,瓦解它的权威,这是民间反抗长期有的方式。
2023年11月9日
蛋炒饭节,又称“中国感恩节”,指每年11月25日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的阵亡日,这一天也与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时间接近。曾有中共军方背景人士回忆称毛岸英是死于生火烹饪蛋炒饭暴露目标,因此有网民在这一天吃蛋炒饭庆祝,感谢历史的偶然“让本朝避免了彻底沦为西朝鲜的厄运”
2023年11月7日
关于“正能量”一词的兴起,网络上存在着多种说法。它进入舆论视野与2010年的“宋山木强奸事件”有关。该案流出的细节显示:这位山木培训的创始人在奸污女学员的时候,常说“你现在身体里面充满了负能量,我给你注入一点正能量”。
2023年11月6日
“加速主义”的中国特色定义指的是——在基于中共现行体制已无可救药的这一共识下,与其建设性的批判现实或制止领袖的倒行逆施,不如助推这个自我毁灭的进程,就如同驾车踩死油门般不断加速,最终落得车毁人亡的必然结局。其逻辑类似于“事情在变好之前,要先变得足够坏”。
2023年11月5日
“很黄很暴力”这句网络流行语源于2007年12月2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在该片中,央视批评大量色情、暴力影片开始充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节目第35秒处一名小学生面对摄像镜头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2023年11月2日
2021年7月6日晚,中国多所高校LGBTQ学生社团及一些相关社会组织所属的微信公众号账号被批量清理。被炸号后的公众号名称显示为“未命名公众号”,其截图在网上热传,引发相关社群的震动。网民 @每颗土豆 写道:“未命名公众号,未命名群体,未命名的爱。”
2023年11月1日
大撒币是中文互联网网民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起的外号,是“大傻逼”的谐音,为的是揶揄习近平对海外投资和援助“一掷千金”,大搞“金钱外交”,却忽律本国公民的福利。习近平上台以来,提出了“一带一路”项目,向沿线国家大量发放贷款、投资和援助……
2023年10月30日
“全过程民主”由中共官方创造,本义指“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整个民主过程”……但在中国,“全过程民主”这个概念就有一种奥威尔式“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的讽刺感。
2023年10月28日
“祈翠”是一个由网民发明用以诅咒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反审查用语。2020年1月25日,湖北全省已有十几个城市被下达了封城令,然而习近平却没有前往一线视察,行踪不明,不少网民在微博发问“那个人在哪里?”,却遭删帖。3天后,习近平会见谭德塞,声称“疫情防控工作我一直是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2023年10月28日
近年来,一个游戏术语“冲塔”逐渐破圈。在英雄联盟等游戏中,敌方防御塔会自动攻击首个进入视野中的敌人,如果玩家不跟随兵线或发育不完全便冲入塔下,便会承受猛烈的塔攻,有非常高的机率死去。由于“冲塔”在游戏的多数情况下属于送死行为,因此它也成为了“作死”的同义词。
2023年10月27日
“可惜不是你”还出现过“可惜不是尼”、“可惜不逝尼”的变体。有网友曾调侃:原来梁静茹本名梁翠萍,原来梁静茹被习近平称赞非偶然…..集权于一身者,也集怨于一身,因此在很多网友的歌单中,还有另一首歌(《终于等到你》)始终待点着。
2023年10月25日
“抄作业”是新冠疫情初期开始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赞美中国的防疫措施,嘲讽其他国家防疫不利。一些网民认为中国防疫是防疫“优等生”,其他国家只需要照搬中国的“标准答案”即可做好疫情防控。
2023年10月24日
中国官媒在报道群体性事件时,惯常使用“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 被“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所蛊惑的搭配。而针对中共及其政权的批评和指责时,该词又与 “境外势力”结合使用。这些说法暗示参与事件的群众并不是对政府社会的不满,而是只是由于无知被外部敌人所利用。
2023年10月23日
有网友提出了“包辱崇祯”的概念,即认为习近平不配与崇祯作比。崇祯在位17年下过六次罪己诏,更有勤政节俭戒色等优点,最后还有自缢殉国的勇气。网友二大爷评论称“亡国之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崇祯泉下有知,一定不愿和习近平分享煤山那棵歪脖子树。”
2023年10月18日
“正确集体记忆”一词来源于2020年6月8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后成为网络流行语。华春莹对外媒记者的提问回答道:“中方发表(抗疫)白皮书绝不是为了辩护,而是为了记录。因为抗疫叙事不能被谎言误导玷污,而应留下正确的人类集体记忆。”
2023年10月10日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推出了一支五四广告宣传片《后浪》。该片全长3分52秒,由演员何冰深情朗诵,期间穿插着大量B站UP主的视频素材,影片从驳斥“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开始,着重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肯定、羡慕、期待,同时不忘讴歌当下这个“伟大时代”,鼓励年轻人要懂得感恩与赞美。
2023年8月22日
随着“辱包亚文化”逐渐朝着“入脑入心入魂”的更高层次发展,习近平本人已毫不意外成为了网友所谓的“史上被恶搞最惨的中国领导人”,在推特、电报等墙外平台上,不断有人统计着习近平的“新皮肤”。蓬勃发展的辱包事业正如习近平的任期一般,还看不到尽头。
2023年8月16日
而在新冠疫情之初(2020年2月),中国网民对于当局控疫不力也有类似的“辱包”表达,例如——“祈翠”与“特朗普下台”等。最终,不断累积的民怨于2022年11月底掀起了一场大型的“反清零”运动(也被称作A4白纸革命),导致了中国防疫政策的快速转向。
2023年7月19日
2023年4月开始,中文互联网上开始流传“四不青年”的说法,它指的是当下“不找对象、不结婚、不买房、不要孩子”的中国青年,与此前的网络热门语“躺平主义”有相似之处。
2023年7月5日
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还未结束,一所虚拟的“山河大学”在网上火了起来。由于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的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很高,导致有许多考生上不了很好的大学。于是有网友开了一个玩笑……
2023年6月19日
“霍金敬酒”是“霍金来了也得站起来敬酒”的简写,这是网民为讽刺中国式官场/职场文化而创作的一个段子,也常被人用来回答“为何中国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为何突破性技术创新总是最先发生在西方?”等问题。
2023年6月6日
在2022年11月的白纸运动抗议中,“It’s my duty”的场景时隔33年再度出现,同样是一名BBC记者在现场询问抗议者:“你们为什么来这里?”有多位年轻人争相回答:“It’s our duty!”不确定这些年轻人有无看过这个历史片段,但ta们说出了一样的答案。且这一次,“我的责任”变成了“我们的责任”。
2023年6月1日
2023年4月20日,北京商报针对特斯拉发起的电动汽车价格战发表了一篇奇文,标题是《特斯拉降价伤人伤己》,文章指特斯拉是靠牺牲利润来争夺销量,“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在此之前,中汽协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先后对价格战发声,要求市场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2023年5月19日
2019年5月,有一位豆瓣网友感慨,中国的大举报时代“它不是将要到来,它是已经到来了”。而将来大举报时代下的脱口秀会变成什么模样,以宣传习近平思想为主题的“通俗理论脱口秀”已提前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2023年4月29日
有一个猫咪头像的“Clash”是近年来才流行的新翻墙应用,它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对规则的设置进行分流,让整个翻墙行为更智能化,而它的默认端口就是“7890”。
2023年4月23日
在推特上,有人将这位小男孩称为“全球最小辱华者”,因为他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因言惹祸”案例,且他的耿直言论也的确戳中了不少粉红网民的玻璃心。曾有网友调侃“人生有三件事情无法避免:出生,死亡及辱华”,而这位小朋友年纪轻轻便已轻松完成了两件。
2023年4月13日
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在微博发起了一个有奖创作活动,要求网民为气泡水绘制拟人形象或者书写创意故事,并将作品附带微博话题“#瓶子也想做个人#”公开发布…..但在引发网友“恶意围观”之后,微博方面很快将话题彻底封禁,原计划于21日结束的有奖征稿活动被迫中止。
2023年4月3日
我希望未来的人们,会记住为了这自由一天的到来,在所有那些实名的、匿名的、无名的点滴抵抗行动的背后,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以及他们的智慧、勇敢、坚持和牺牲。
2023年4月1日
这个梗最早来自2017年4月10日北京发布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规定,规定将举报者的奖励分成三档,奖金从1万至50万不等,民众通过举报间谍最高可以获得50万元的奖金。
2023年3月21日
近期,中文互联网上“孔乙己文学”火热,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孔乙己是鲁迅百余年前的小说《呐喊》中的一个人物……如今,有许多年轻网友结合自身经历,发出了“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的哀叹。
2023年3月15日
就在这部电影以及杨紫琼再度获得广泛关注之时,香港文汇报一篇2022年6月所发的影评被网友扒出,其标题为《瞬息全宇宙:花哨形式与单一想象》,文章在提到主角暴走出柜的同性恋女儿时使用了“生活西化”一词来形容,似乎是刻意规避相关敏感词,由此引发了大量网民的嘲讽。
2023年3月11日
在3月10日的人大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几乎是毫无悬念地开启了自己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的第三任期。不少网民在党媒关于公布习近平成功连任的文章下,戏讽其为“二次袁”,以躲避审查部门的删帖,并同时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