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报:【CDT周报】第99期:瞎折腾三年,疫情终于真正开始了

本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8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1条,刊登读者投稿5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12月12日-18日。这一周,中国宣布正式下线了一个重要的疫情监测工具——行程码。与此同时,各地的健康码、核酸码仍然保留,继续在使用。行程码是唯一由中央政府负责开发的应用,近三年来通过对手机的基站定位,掌握了全国用户大量的详细位置信息,拼凑出了每个人两周之内的具体行动轨迹。这些敏感隐私信息一方面被用于判定密接者或感染者,另一方面则被用于控制人员流动(中高风险地区带星),以达到防控疫情的目的。行程码的正式下线让不少网民唏嘘不已。曾经这一大数据工具是多少城市进行层层加码的利器,又以防疫之名阻断了多少人与物的合理跨区流动呢?而如今,通过流动性管制防疫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历史,行程码自然也就没有理由不彻底退出人民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说,官方“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废止行程码举动收到了民间好评,它在消除人们对放开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也恢复着人们对疫情前生活的那种稳定预期。“我要去哪里并非我的自由”这种疫情时代特有的不安全感正消失,这对于真正重回“正常化的生活”尤为重要。的确,没有行程卡,行程就不卡了。但有网友认为,既然让渡个人权利以推动公共防疫目的合法条件已经消失,那么健康码、场所码、核酸码等理应“应退尽退”地从社会日常生活全部彻底退出,而不应该存在任何的例外,否则这会为公权力下一次的数据滥用留下后门。

img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中国因疫情防控政策骤然放开所带来的混乱仍在上演:多地病例激增导致医院出现严重挤兑情况,发热门诊人员爆满甚至被迫关停。随着骑手群体也陆续感染,运力紧张的情况也在多个城市开始出现,但民众对物资的需求却居高不下,封城时期令人熟悉的购货难再度出现,只是这一次的原因却完全不同。放开之后全社会已从阳性清零变成了阴性清零,微信朋友圈如草原牧场,感染成了阳性似乎已成了某种新的社会时尚,而不再是之前人人恐惧且带有明显歧视的“小阳人”。可是,许多发烧在家硬抗的民众仍买不到药物,多类退烧、感冒的药品全线缺货,甚至有的人病都已经好了,药还没有买到。在多地疫情呈全面爆发态势后,官方也不再公布新感染者数据,理由是这一数据已难以获取。有许多网民仍对这个快速增长的数据感到强烈不解,即便奥密克戎病毒有着非常高的传染性,但这一感染速度之快,仿佛自新冠出现之后从未有过。以北京为例,上个月末开始即首个进入了群体感染,至今已有二十天。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宣布放开之前,中国多个城市的疫情本来就已处于半失控状态,而官方对此数据有严重的隐瞒,最终导致了数据的完全失真。就连世卫组织也暗示,在中国决定放弃清零政策前,新冠感染人数就已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如今,由于真实数据的匮乏,人们只能通过各种猜测来估算中国的“群体免疫”到底达到了怎样的规模。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的放开其实一种被动的、无准备的放开,毕竟在放开之前,连评估药物供应和储备药物的计划都没有,甚至《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也才发布到第一版,就更不用说提高人群疫苗保护力、增加重症病床数量这种更高的要求了。过去三年,一味清零,中国从未为如今这类疫情冲击破做好准备,而是在汛期来临时候不断加高堤坝,最终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无奈决堤,绝大多数民众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流行面前几乎处于裸奔状态…..但作为全球最晚放开的国家,中国本来有大量的宝贵经验可供借鉴。经过为期三年的全民牺牲,最终还是要通过一场硬抗收尾,进退失据宽严皆误,不知这种搭上大量时间与精力的牺牲与折腾又有何意义?有网友指出政府防疫转型前的“越位”以及转型后的“失位”,本质上都是权责边界不明晰的结果,而后者的退位和失位恰恰就是一种躺平,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被用于指责西方国家防疫不力的“专用名词”,原来妙用信息壁垒仅仅只是为自己留下后路?至于中国为何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一位知乎网友有这样一段传神的揶揄描述,而这篇文章很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彻底消失了—— 他毫无责任心极度偏执,陶醉在做全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英雄的幻梦里,内心自卑而且敏感;当你说他应少玩会游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立刻把电视机砸了,当你面拼命把手机跳着高躲着脚的踩碎,一张一张把所有课外书撕掉再点一把火,然后脑门爆着青筋跟你嘶吼:“这下你们满意了吧!满意了吧!!”

img

一周荐读:

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近期发生在中国境内和海外的抗议行动,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并制作了特殊的一期月度视频——《抗议之声》。我们谨以此片向这些抗争者表达敬意。

“方舱”“密接” “隔离”“口罩” “核酸”“健康码”……多年之后,也许这些词语,会在一两行字的记载中,出现在历史课本里,成为一种已然过去的集体记忆。然而,铺开这些句段间的褶皱:在一次日落,一滴眼泪中,是历史的细节,是散落各地的个人记忆;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三年的生命体验。

迷,就像面对一个未成年的叛逆期中二孩子一样,他毫无责任心极度偏执,陶醉在做全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英雄的幻梦里,内心自卑而且敏感,当你说他应少玩会游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立刻把电视机砸了……脑门爆着青筋跟你嘶吼:“这下你们满意了吧!满意了吧!!”

一周关注:

在全国范围内启用近三年的“行程码”将于12月13日正式下线,面对不少人晒出行程码截图留念,有网友讽刺称“奥斯维辛保护了我们三年,接下来要靠我们自己了。”

毫无疑问,社会伤痕治愈是一项全面的社会工程,不能零敲碎打。这本社会病历同时也是历史账本,不能拖延,拖延的时间越长,付出的利息越大,搞不好变成父债子还。

春日向来迟迟:李医生,三年前你也是被那样毫无人性的抢救,只为占得一丝舆论。三年后又有一位医生倒在岗位,被捶打十几小时美其名曰抢救。 他才23岁,你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你们是工具呢。

一周惊奇:

政策180度转弯,大封大放的情况下,要说现在什么药最红,那当然是神药连花清瘟了。中国各个版本的什么用药指南,都把这个药加了进去。中国人这3年真的惨,开始被口罩企业收割,再被核酸企业收割,封了被保供企业收割,放开了被药企收割。本来就不富裕的中国人被这些资本一波一波的收割,而上面确视而不见,纵容他们的行为。

作为老年人聚集的重要场所,一些养老院有些仓促地迎来了这关键的一战。采访中,院长们说,他们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措施指导以及多方社会力量的帮助,以应对一些本身难以应对或因未能做好预案而无法应对的困境。

十二张图片,不同的名字,但内容完全一样,都是“昨天晚上父亲走了”,都是从感染到去世只有短短的八天,连第九天的都不见有一个,你们这是约好了一起把父亲给清零了吗?

一周讽刺:

这一次,外部势力很快抓住机会进行政治化操弄。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嗅到近些年在发展中国家频繁发生的颜色革命的味道。我所说的都是有依据的,有的中国人被外部势力收买。“白纸游行”,虽然是白色,但也是颜色革命。因为白色也是一种颜色。

走了一大堆弯路,吃了一大把亏,最终发现,还是得按照内行的建议来。只不过这个时候,管理者仍然可以诡辩“现实没那么简单”,妄称“这个弯路是必要的探索”,进而让自己所有的行为都合理化。管理学俨然从科学变成了“玄学”,从精准变成了“艺术”。

我想说的是,假如——专家们多囤点儿真话,官员们多囤点儿良知,商人们多囤点儿慈善,记者们多囤点儿真相,知识人多囤点儿勇气,那该多好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中国舆论场上的常态就是这样。张大V冒死观影的先躺为敬,是人间烟火气。凭母之名大骂“躺匪”的文字生意,不也是人间烟火气吗?很好,看淡。

一周声音:

这两天,疫情出现转折,不少朋友圈的人都报告自己阳了。而在满屏飘“杨过”的时候。有一句话也传了起来:“国家已经守护了我们三年,尽力了;剩下的日子要靠自己了,自求多福吧。”一个四肢健全、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不从来都应该“靠自己”么?不然还能靠谁?

这些账,一定要算。不能让为众人抱薪者冻死于风雪。只有算明白了这个账,守护着、景仰着我们的英雄,才对得起曾经的苦难。如果为众人抱薪者纷纷冻死于风雪,那后来的风雪时季,谁又再来为我们抱薪?一个民族,要有记忆、有良知,更要有心智、有血性。

一周故事:

黄语蝶和隔离病房的病友们,作为“境外输入病例”被强制送入隔离病房治疗。走完了封闭治疗的全流程,确保阴性的他们,离开闭环,又将进入到一个正在发生感染的环境。

今年七月,我从工作了一年的媒体辞职了。很多人问原因。其实我也没想通。当然也有一些答案可以糊弄过去:有点累、不想工作了、想换一个报道方向、实在忍受不了没完没了地封控,等等等等。但我自己知道是没有答案的…..我的职业生涯就稀里糊涂结束了。

数以万计的骑手维持着北京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转,大规模感染新冠的状况下,他们为无数居家人员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但是随着骑手们陆续感染,民众对物资的需求却居高不下,运力紧张的情况还在延续,订单几小时送不到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是每个遭受疫情冲击的城市必将上演的一幕。

在整整168个小时的绝食之后,王涵结束了行动。苹果自始至终没有做出回应,但王涵表示这早已在预料之中,他说:“不是因为什么事情有效果而做它,而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对的才去做。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尽量让它变得更有效。”

一周视频:

在徐州医科大学,一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聚集抗议,要求同工同酬。据该校学生称,新十条颁布后,新冠感染者指数增长,但医院只给本院职工提供口罩,不给研究生和规培生提供口罩。同时,学生每月工资1300元,若因感染隔离离岗,则还要扣除100元/天。